清明小长假一过,古城里又恢复了往常的安静。春天的游人并不多。
午饭后开始拾掇厨房。慢慢清洗厨房里的每一样用具,咖啡壶、杯子、剪刀、勺子、案板。刷洗干净用了11年的美式咖啡壶,即便以后用坏了也不会丢弃。这是2002年好友瑾送的礼物。这11年间,搬了好几次家,每次都把它仔细包好收进纸箱搬到新家。如今,还有什么能与你相随11年之久,经历数次搬家,始终相互不离不弃的呢。
用新买的竹质搓衣板手洗抹布、擦手巾和灶台布。来到大理后,喜欢上了用搓衣板手洗轻薄的衣服和抹布。让白色的抹布和擦手巾一直保持纯白的颜色,并带有肥皂和太阳的混合味道。这个搓洗的过程可以同时帮助我清掉心里的垃圾,及时找回自己。
重温一首温暖的老歌Yellow,开始写日记。思念,有时会因为一首曲子而突然笼罩你,然后渗透肌肤,直达心脏。一曲终了,思念却迟迟不去。也开始练习“对一切当下的人和物投入,但并不留恋”。
喝淡了一壶普洱茶,合上日记本,关掉音乐,背上背篓出去买菜。
一整片灰蓝色的雨云锅盖般从苍山上慢慢盖了下来。出门没带伞,走到一半下起了阵雨,就近找一房檐避雨看街景等雨停。“不急”,是在大理要学的第一门功课。
而我的性格是急躁的。到了大理,刻意地想让自己的心慢下来,慢慢生活。我想做到的慢,除了心里的慢,更多的是具体到日常行为中的慢——倒水的速度,喝水的速度,说话的速度,吃饭的速度,写字的速度,看书的速度,走路的速度;以及下馆子时等菜的耐心,排队的耐心,等红灯的耐心。
要真正做到慢慢生活,行动慢,不心急,并不容易。因为已经习惯了赶时间,因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在北京的时候,总是急急忙忙去上班、去买菜,赶着时间做饭、吃饭、看书,想着赶紧做完这件事就可以做那件事。只顾着赶时间,却忽略了眼下正在做的事。一遇到堵车、排队和人多,就会烦躁。刚到大理时仍是旧习难改,直到有一次骑车去大理学院。在返回古城的路上,当我慢慢骑行在214国道上的时候,看着远处苍山白云和蓝天下的城门楼,一时呆住,忘记了时间。
突然感知和意识到,此时此刻我生命中正在经历的每一秒都是属于大理的,不是过去不是以后,就是这一秒。我一再确认着眼下的这一秒,渺小的我“正”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山海间。这种正在其中的存在感,让我明白,只有在乎当下的每一秒,不急着盼望下一秒,才能让心慢下来,才能看到不曾看到过的风景,才能感受到不曾感受过的心境。
就像在旅行时,总是急着赶去下一个地点,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感受这座城市。就算是坐在街角的咖啡馆,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慢慢喝完这杯咖啡,过过短暂的当地生活,也是惘然。因为心不在这一秒,而在下一秒,自然找不到那种“生活在这里”的感觉。
这之后,我便敢说,我正生活在大理。
这之后,我才明白,什么叫欲速则不达。
这之后,我体会到,洗抹布也是种修行。
这之后,我更坚信,生命的每一秒都值得纪念。
人民路上的收获
人民路,是我们常走的一条路,据说是古城“最文艺”的一条街。一路上有菜市场、肉铺、饭馆、面馆、粥铺、点心坊、双皮奶店、果汁店、咖啡吧、酒吧、手工作坊、小超市、杂货铺、书店、文具店、药店、服装店……各种正在关门和刚刚开门的小店,鳞次栉比。以及每年旺季开始,从复兴路路口一直摆到叶榆路路口的地摊。
没有刻意去逛过这条街,都是在去买菜或者回家的路上顺便伸头探脑地看看逛逛。常去逛的也就可数的那么几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