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7)

五、关于天安门事件 。现在北京市又有人提出来了,而且还出了话剧《于无声处》 ,广播电台也广播了天安门的革命诗词。这是北京几百万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不同意批邓小平同志的一次伟大的群众运动,而且在全国许多大城市也有同样的运动。中央应该肯定这次运动。

六、“文化大革命”初期,康生同志是中央文革的顾问。康生同志那时随便点名,对在中央各部和全国各地造成党政机关瘫痪状态是负有重大责任的。康生同志的错误是很严重的,中央应该在适当的会议上对康生同志的错误给以应有的批评。

我提出以上六点,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陈云的发言,恰似政治上的“一声惊雷”,说出了许多人不敢说的话,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这些涉及极大的政治问题,由陈云说出来,真是大快人心。胡耀邦、万里、聂荣臻、康克清等人在发言中一致表示,完全同意陈云提出的六点意见,赞成把“文化大革命”中尚未解决的一些大是大非问题搞清楚。

此后的会议,很快突破了原定的框框,开成了一次解放思想、拨乱反正、集中批判“左”倾错误的会议。

在接下来的会议中,陈云还多次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比如在11月22日的东北组会议上,当聂荣臻在发言中谈到一些重大的历史问题时,陈云积极呼应,不时插话。当聂荣臻讲到“二月逆流” 问题时,陈云插话说:“二月是正流,一月才是逆流。”当讲到彭德怀、彭真、陶铸、杨尚昆等人的平反问题时,陈云插话说:“这些问题不解决,在党内党外都很不得人心。”当讲到搞清“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些事情并不是纠缠历史旧账时,陈云插话说:“不是要搞运动,只是要中央开个口。”当讲到康生历史问题时,陈云插话说:“康生是否被捕过?被捕后表现怎样?对这些要慎重,没有真凭实据不要轻易定。”

陈云的一系列发言和插话,为解决“文化大革命”中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打开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陈云提出的几大问题得到了中央政治局的回应。

11月25日,在中央工作会议全体会议上,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宣布,为天安门事件和薄一波等六十一人问题、陶铸问题、“二月逆流”问题平反;纠正对彭德怀的错误结论,将其骨灰放入八宝山公墓;撤销中央专案组,全部案件移交中央组织部;对康生、谢富治问题可以揭发,材料送中央组织部。

解决这些问题,是人心所向;陈云心情也为之大快。华国锋讲话的第二天,陈云在东北组会议上发言,表示完全同意华国锋的讲话,并强调说:“维护安定团结,争取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我国目前的大局。”在讲到干部复查问题时,陈云进一步说:“被复查的人要有充分申诉意见的机会。应该相信,党对于所有被复查的干部将实事求是地做出合乎事实的结论。”

在陈云的大声疾呼下,一些未来得及在会议期间解决的问题,也留待会后逐渐解决。

解决上述问题的眉目舒展开来以后,为与会者在接下来进一步讨论1979年和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整治一些重大比例失调的问题,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做了重要的铺垫。在后面几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才开始谈起经济工作问题。

12月10日,陈云上午、下午都在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会议上发了言。他满意地说:“这次工作会议开得很好,好就好在真正恢复了党的民主作风。对同志的批评指名道姓,畅所欲言,这是会风,也是党风。如果我们党能保持这次会议的作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胜利就有了保证。”陈云认为,有了这样的民主风气,党和国家的工作才能搞好。因此他表示赞成有人提出的关于成立中央书记处的建议,认为这样可以使中央常委摆脱日常小事,更集中精力于国家大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