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1)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历史经历过几次重大的转折。由于这些历史性的转折,给中国大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还有个人的。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之一,陈云个人的政治生涯,是与共和国的历史转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1978年的中国,就处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巨大转折时期——彻底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把执政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措施,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

1978年的陈云,就是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中国粉碎“四人帮”集团以后,中国急需一批既德高望重又具有领导经济建设的资深经验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人们期待他们出来振臂一呼并对症开方、对症下药。陈云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兼有领导者和专家的双重身份,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全方位拨乱反正的领军人物。

1978年,中国历史发生着重大的转折……

1978年,陈云的生命历程也经历重大的更迭和变化——生理和身体上,他进入古稀之年;政治生命上,他重新回到中央最高决策层……

陈云最早进入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是从1933年开始的,那年1月,他随中央机关由上海迁到中央苏区,在中共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合并后,他担任中央局成员、常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云于1937年11月到达延安,年底再次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兼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组织部部长。

1949年5月,陈云结束在东北的工作,来到北平,受中央委托参加筹组并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工作。实际上,中央将新中国的财政经济大权交给了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云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在任弼时因病休养期间,陈云参加中央书记处工作,再次进入中央书记处。同年10月,陈云正式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陈云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并继续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

在新中国的建设年代,熟谙财经工作的陈云,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1956年9月28日,在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陈云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在此之前召开的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讲到为什么要提名陈云等人为中央副主席时,是这样说的:

至于陈云同志,他也无非是说不行,不顺,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我过去还有些不了解他,进北京以后这几年我跟他共事,我更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所以,我看陈云同志行。至于顺不顺,你们大家评论,他是工人阶级出身。不是说我们中央委员会里工人阶级成分少吗?我看不少,我们主席、副主席5个人里头就有一个。

中共八大以后,由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副主席,再加上总书记邓小平,6人组成了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从此,在党内、党外,有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朱德)、陈(云)、邓(小平)”的称谓,这是党的最高决策层6位常委的简称。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