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风物徘徊忆乡愁 烟云过往传乡情(3)

写散文,本是一件很个性的事,但嵇元的这本散文集,却让我感受到未必是纯乎闭门造车式的私作结晶,他有着当记者生涯时间长、交友广的优势,能从各方面获得支持的力度和广度给我印象深刻。我为之动容的是,全书配有约1400张老照片和图片,许多相当珍稀。民国时中国国贫人穷,能拍照存真的很少,苏州也不例外。今天传世的许多苏州老照片,有的出自外国人摄影,还有相当一批图片竟然出自当年日本侵华占领苏州后印作明信片的实寄封,乃出自不少私人秘藏或政府机构、公家单位收藏,许多为孤品,获得既已不易,平时亦鲜有人能看到,有的还是首次公布。仅就书中披露的这些老照片和图片,就可单独出一部非常有看头的《苏州百年历史图像集》了。光看看这些老照片和图片,就称得上似在品尝一席非常难得的历史影像的盛宴了,现配在《品读苏州》里,更强化了全书的历史文化品位和极好的可观可读性,也使此书有了相当的收藏价值。我想,这间接透露了书背后的一些故事,嵇元写作中得到了许多私人及政府相关部门真心竭诚的支持。我还想,如要依照知识产权的规矩来引用,那么这近1400张老照片和图片,每张都价值不菲,这需要支付非常高昂的费用,无论嵇元还是出版社都是难以承担的,或许出了钱,收藏者也未必愿意提供别人发表;但据介绍,嵇元的这批公私诸友,全是为支持出版此书而无偿提供,这堪称我家乡苏州这座儒雅崇文城市温馨动人的一段佳话。我为有这么多人默默支持一本书的出版做出的奉献而感动不已,或者也可说也是嵇元当记者30年的一种福报吧。

最后,我在想,嵇元这本厚书的写作心路和寄托目的是什么?又想说明什么?

从这本书着笔苏州的时间点来说,虽是从春秋吴国开始写起,但被另列为序篇,显然不是记叙的聚焦。全书95%以上的时间是从太平天国后写起,特别落在民国到“文革”前后那段时期,好像很衷注于写近现代150年来的事,又好像之间并没有确凿的时间脉络和界限。这是因为不属于学术著作,无须如此严谨,只是根据写作需要选取某一事物,或截取某个横断面切入,这样全书虽叙事宽泛,但每章却又很精练,不作枝蔓全面铺陈,而读毕全书,才发现一章章又似乎是有机联系着的,是“十面埋伏”,组成一个整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