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红旗》总编辑(3)

毛泽东所推荐的是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赵紫阳的一封信。由于毛泽东的亲自推荐,使赵紫阳受到全国的注意。毛泽东还亲自为赵紫阳的信写了按语《介绍一封信》:

介绍一封信

(1958年7月3日、30日)

广东省委书记赵紫阳同志最近率领北路检查团到从化县,经四天工作,给省委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三个问题:一,对早造生产的看法问题;二,群众路线问题;三,大字报问题。这些都是全国带普遍性的重要问题,值得一切从中央到基层的领导同志们认真一阅。《红旗》半月刊应当多登这样的通信。这封信的风格脱去了知识分子腔,使人高兴看下去。近来的文章和新闻报导,知识分子腔还是不少,需要改造。这封信是在广东党内刊物上发表,由新华通讯社当作一份党内文件发到北京的。其实,这类通讯或文章,完全可以公开发表,无疑对当地同志和全党同志都有极大好处。我同意赵紫阳同志的意见,早造每亩(么)能收300斤已经很好,比去年的200斤增长50%,何况还有350~400斤的希望。原先的800斤指标是高了,肥料和深耕两个条件跟不上去。这是由于缺乏经验,下半年他们就有经验了。对于这件事,从化的同志们感到难受,这种难受将促进他们取得经验,他们一定会大进一步。群众路线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全党注意的问题。其办法是从全省各县、全县各乡中,经过鉴定,划分为对于群众路线执行得很好的,执行得不很好也不很坏处于中间状态的和执行得很坏的这样三大类,加以比较,引导第二、第三两类都向第一类看齐。到第一类县乡去开现场会议,可以逐步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但农村有,城市也有,故是全党性的问题,仍然需要采取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方法去解决。

毛泽东

1958年7月3日

此后,为了在《红旗》杂志发表赵紫阳的这封信,毛泽东再度致函陈伯达:

陈伯达同志:

此事请你处理,我来不及了。

毛泽东

7月30日

1958年7月14日,毛泽东就《湖北京山县合作乡八一社常年办食堂的经验》一文,又批示陈伯达:

陈伯达同志阅。退毛。

第11页湖北京山县合作乡一个合作社办食堂一事,可以考虑在红旗上发表。

毛泽东

7月14日

《红旗》创办伊始,影响并不很大。后来,在中苏两党大论战中,很多文章以《人民日报》编辑部和《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使《红旗》杂志为国内外所瞩目。在“文革”中,重要的社论常以《红旗》社论名义发表,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合称“两报一刊”,影响更大了。

在陈伯达担任总编辑期间,《红旗》杂志虽然也发过一些好文章,但主要是在为极左路线制造舆论。尤其是在“文革”中,《红旗》成了“左”旗,搅乱全党、全军、全国的思想,起了极坏的作用。

《红旗》编辑部也不断扩大,人员不断更换。关锋进入《红旗》,成为常务编委。戚本禹进入《红旗》,成为历史组负责人。王力、关锋、戚本禹,成为陈伯达手下的三员“左”派大将。

《红旗》编辑部设在北京沙滩。那里的一幢大楼,这半幢是《红旗》编辑部,另半幢则是文化部。也就是说,《红旗》编辑部在大楼里所占的办公用房,与文化部旗鼓相当。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在批判“两个凡是”的那些日子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旗帜鲜明,唯有《红旗》坚持“两个凡是”,使《红旗》声誉扫地。后来,《红旗》终于停刊,改出《求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