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欢乐颂》,其中刘涛饰演的金融女高管安迪也被称为不合群,并且这也似乎成了她的一个困扰。但当她把这个问题抛给自己的好朋友时,对方说了这么一句话:曲高和寡。安迪是一个有着超高智商的博士,又因为特殊的家庭出身对于很多事都很冷漠。这样的一个她当然不太可能是一个合群的人,但丝毫不影响她在工作中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合作伙伴和领导者。
其实合群与否只是一个相对的问题。跟自己三观一致、趣味相投,就算异类如安迪也还是有几个至交好友,在这样的圈子里,安迪就是合群的,她不合的只是别的群而已。
不合群和内向是一个向度的词,都是被贬义化了的,以至于让很多人在很长时间里都深受其害。昨天跟一个朋友聊天,她说自己在三十岁之前一直因为性格内向而自卑,直到后来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同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感触才发现,其实内向也有很多美妙的地方。比如内向的人大多敏感,观察力强,总会察觉到很多很细微的东西,这点对于很多工作都非常有裨益。同时内向的人也更善于体察别人的内心,也就更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不合群也是如此。有些人天性如此,在很多场合他更愿意做一个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如果非要让他合群,就像强迫一个左撇子非要和大家一样使用右手的情况类似。人有群居属性,但也有独处的需求,如果没有影响和同事的正常工作往来,也没有因此导致自己的工作不能如期保质地完成,又何必在意合群与否呢?
所以合不合群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May觉得这根本是一个无需解释的问题一样。如果你自省了自己,觉得自己并不存在跟同事在正常沟通上的障碍,只是不热衷于参与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的话,那就没必要为之分神。相较于一定让自己合群,做自己就显得重要得多。小孩子最怕不合群,因为小孩子还没有完整而独立的价值观,内心也还没强大到可以自洽,所以小孩子需要一个不会孤立他的群体。但作为一个成年人,尤其是有着独立判断能力的成年人,有很多比一定要做一个合群的人重要得多的事。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别因为盲目追求合群而丢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