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7)

其次,此时心脏病长久地困扰着唐筼,陈寅恪自己身体也不好,治病疗疾,是陈寅恪渴望赴英伦的另一个原因。也许还有别的原因。命运偏不作美,等到1945年秋陈寅恪终于能一了心愿,乘飞机辗转抵达英国时,他的眼睛已经失明。英伦名校的汉学讲席虽仍虚位以待,但英伦的名医却无力回天。

1940年决定暂居香港的陈寅恪,不会预知五年后的人生际遇,他还在一心一意地等待海轮起航。这时,香港大学有幸请到了这位蜚声海内外的学者任客座教授。岭南大学就这样走进了陈寅恪的视野。

早在1938年10月,日本军队在广东惠阳登陆,不久广州陷落。岭南大学搬迁到香港。校方与香港总督协商,港督同意岭大暂借香港大学的校舍继续上课。正是这一点缘分,八年后陈寅恪以岭南大学为归宿也就有了某种内在的因素了。

陈寅恪一家12月16日到了上海,住进俞大纲家中。俞大纲是俞大维的弟弟,与陈寅惆姻连中表,谊属师生”,曾同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的同事。陈寅恪一直留在南京念中学的二女儿陈小彭已先期到了俞家。至此,陈的一家可算是大团圆了。

但社会分裂所带来的一些矛盾,也投射到这个多年漂泊、凄苦的家庭里。还在北平时,陈家大女儿已经受到“学运”思潮的影响,用当年的话来说是一个要求进步的学生。这一点,与陈寅恪一向所坚持的学术应当保持独立自由精神的观点有所冲突。为此,陈寅恪是将他心爱的女儿带离了北平,但两代人的心灵并没有很快得到沟通,时代的裂变仍将对这个家庭产生很深的影响。也许两代人都有自己追求人生的方式,等到一切都回复到平静时,历史已刻下了很多不堪回首的沧桑!

从12月16日到第二年的1月16日,刚好整整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除了能享受到很难得的一家团聚所带来的天伦之乐外,陈寅恪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为未来作安排。首先去信与陈序经取得联系,待获得满意的答复之后,陈寅恪便着手准备南下;其次马上确定上海至广州的船期。

从以后的发展来看,还在上海时陈寅恪就开始考虑将广州作为他一生漂泊的最后一站。他不但把两个女儿带到了广州,其中二女儿立即转入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升入岭大农学院园艺系,最小的女儿陈美延则进入岭大附属小学。而且,他一抵达岭南大学便马上进入角色,兼任中文系与历史政治学系两系教授,参加一些活动,恍如回到了熟悉的母校。1949年1月16日,陈寅恪一家在上海乘坐招商局的“秋瑾”号客轮向广州进发。三天后抵达广州的渔珠码头。陈序经派了得力的秘书卢华焕亲自到码头迎接。卢华焕曾在西南联合大学工作八年,与陈寅恪及夫人熟识,数年不见,分外亲切。广州给陈寅恪的第一个印象充满了温馨与亲情。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岭南大学就在珠江边。江那边便是广州市区,学校连接市区最便捷的是交通渡船。为接陈寅恪,学校派来一艘交通船,所以陈一家刚下大轮船又坐上了小型交通船。船抵学校码头,受到陈序经及文学院师生的欢迎。内有王力、容庚、冼玉清、李沧萍等教授。陈寅恪一家,搬进了校内西南区五十二号宿舍,其所在地又称“九家村”。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正式开始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