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废除科举制度(2)

大家都是“十年寒窗”,接受了同样的教育,都被洗了脑,所以即使出现了以下这种极端状况也是不用担心的:比如一个人金榜题名考上了,另一个人却名落孙山没有考上。结果这位金榜题名者从朝廷出来的时候拿着一纸任命书——兹任命某某某去某地当县官,在路上不幸被人杀了,另一位名落孙山者却拿着这张任命状冒名顶替当官去了。即使有这种极端的状况出现,这个冒名的人上任以后也不会去搞分裂,因为大家所受的教育是一样的,要干的事情也都一样,就是把该收的税收了,把该征的兵征了,大家一样都会忠于朝廷,忠于皇帝。因为所有的人学的都是这套“四书五经”,“四书五经”不是落后、不是八股,这是统治者统治大帝国的智慧。如果这个科举考试考的是科学,那完全会是另外一番状况,科学就是真理,真理会越辩越明。当一个人学了很多科学知识的时候,那就会经常质疑很多问题。这样如果你在远方当县长,或者当州长的时候,就可能会说:“我为什么要听你的,我为什么要把税千里迢迢地交到长安去?”在这些人的管理下,这个国家就会慢慢地分崩离析,就会解体。所以科举考试不考那些科学的东西,就只考“四书五经”,目的就是给大家洗脑。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说是极为智慧的,因为在科举制度实行之前,也就是汉朝初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分裂问题。当时的皇帝都不敢再分封自己的儿子、孙子去别的地方,因为一旦把这些子孙分封出去,老皇帝一死,大家就会觉得凭什么你当皇帝。我有地盘,还有军队,我也要当皇帝,于是为了争夺皇位就互相打起来了。所以从汉朝开始,所有的皇亲谁都别出去做官,大家都在皇宫待着,都在首都待着,因为他们一出去,就会造成这个国家的分裂。那外面的地盘谁来管理呢,就让平民来当官,让平民来管理。汉朝最开始想到的叫“举孝廉”,就是如果你“孝”、你“廉”,那说明你这个人人品比较好,那就可以来当官,可以说是一种非常质朴的想法。“举孝廉”需要大家去推举,最后为了被“举”,大家就拼命地表现自己如何“孝”、如何“廉”,甚至每天吃糠咽菜,父母去世了就一直跪在坟前,一跪都能跪好几年,恨不得什么都不干了。

汉朝的时候为了表示自己“孝”,父母去世要举行厚葬,最后导致这个国家三分之一的财产都被埋到地底下去了。大家比着“孝”,只有“孝”才能做官。中国人盖房子花不了多少钱,因为当时盖的基本都是木头房子,但是修墓却很讲究,一个墓要花很多钱去建。中国这一点和西方正好相反,西方是用石头盖房子,那房子可以一千年不倒,所以今天大家看很多的西方古城堡都保存得特别好,而我们的古城却很难保护。这其实不是我们不保护古建筑,而是因为中国的很多古建筑都是用木头建的,你怎么保护它最后也得烂掉。咱舍不得用石头建房子,但舍得用石头建墓,这在西方可是没有的。

汉朝时期的墓都建得特豪华,陪葬也特别多。到三国的时候,曹操就觉得厚葬实在是不行了,如果再厚葬这国家的财富就全都给埋地底下了,就开始提出了薄葬。但盗墓的最高兴,为什么大家都爱盗汉墓,就是因为汉朝“举孝廉”,墓里埋的东西多,所以只要盗墓者发现了汉墓那就发财了。汉墓中出土的东西,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宝贝,包括什么金缕玉衣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