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毕生致力于哲学和逻辑学的研究,成果卓著,影响深远。他是现代中国哲学和逻辑学的开创者和传播者,也是我国第一个在中国系统地介绍西方逻辑学,也是第一个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融会中国哲学的精神建立自己完备的哲学体系的中国哲学大家。
1925年,金岳霖学成归来,任教于清华大学,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后在西南联大主讲逻辑学和哲学。上世纪50年代初,适逢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6所大学哲学系合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金岳霖出任系主任。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学部成立,金岳霖任学部委员,同年9月,出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逻辑研究组组长。金岳霖毕生与哲学为伍,视哲学如生命,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最忠实的践行人和见证者,借金先生本人的话讲,就是一只地道的“哲学动物”。
在外人看来,逻辑、哲学等学问枯燥乏味,了无乐趣,研究起来肯定是一个苦差事,因而对金岳霖对逻辑、哲学的痴迷程度常感惊奇甚至费解。在学生时代的萧珊看来,逻辑这门学问特别是后半部全是符号,简直就是高等数学,学起来枯燥之极,因而,在西南联大就读时,作为金岳霖的学生,萧珊直言不讳地问自己的老师为什么要搞逻辑,谁也想
不到的是,金岳霖的回答竟然出奇的简单:“我觉得它很好玩。”在金岳霖看来,逻辑、哲学等学问非但不枯燥乏味,反而乐趣满满,“好玩”成了金岳霖痴迷于哲学、逻辑学的唯一动力。金岳霖的好友、诗人徐志摩这样形容金岳霖研究逻辑学、哲学时的精神状态:“金先生的嗜好是捡起一根名词的头发,耐心地拿在手里给分。他可以暂时不吃饭,但这头发丝粗得怪讨厌的,非给它劈开了不得舒服……”是说描述金岳霖对哲学的痴迷程度,颇为传神。
出于教授学问之所需,也是金岳霖兴趣爱好之使然,金岳霖在任教清华大学期间,开始了把现代逻辑系统地引入大学课堂的艰难历程。金岳霖认为,从理论上讲,任何学问都可自成系统,而学问的系统化离不开逻辑的支撑,都必须运用到逻辑工具,无一例外,哲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问自然也是如此,如果要实现中国哲学的系统化,也必须完善和发展逻辑工具。因而金岳霖在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时,很注意将逻辑分析方法应用于哲学研究当中,这是金岳霖哲学研究的一大特色。在金岳霖的哲学著作中,精深的逻辑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比比皆是,形成了他哲学著作的鲜明特色。
从1926年金岳霖留学回国后,发表第一篇哲学论文始,至1983年,哲学巨著《知识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止,近60年的研究生涯,虽著述不多,仅有《逻辑》《论道》《罗素哲学批判》和《知识论》等寥寥几种。但其著作的学术含量之高、学术体系之完备、原创思想之丰富世所罕见,其中《论道》被著名的哲学史家贺麟誉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知识论》更是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这一哲学体系不仅是中国现代哲学的重大收获,也是民族哲学的翘楚。学者张申府曾这样评价金岳霖对中国哲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学术著作的深远影响外,金岳霖还培养了一大批哲学、逻辑学方面的专门人才,其中不乏王浩、冯契、沈有鼎、殷海光等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