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 4月10日,在北京东城区骑河楼北京妇产医院出生。
1995年
4月10日,妈妈送两份生日礼物——相声磁带、漫画书,从此迷恋相声和漫画,熟悉侯宝林、刘宝瑞、马季等人的相声,最爱漫画《父与子》。
1996年
开始痴迷卓别林,看遍卓别林电影,模仿卓别林步态、动作。
9月,入北京西城区宏庙小学。由于上小学前家里没有教过认字和算术,在学习上显得十分笨拙。班主任孙老师爱惜子尤,每天安排他在班上说相声,得到全班同学喜爱。
1997年
由卓别林电影,转而热爱电影,开始电影之旅。主导着家人共同拍摄家庭电影,比如《老爸与儿呆》、《警察与小偷》系列。
1998年
口述第一篇“小说”《一战时期的俄国儿童队》,自此“口耕不辍”(子尤语)。家人均是他的记录者。
1999年
作第一首自由诗:“北京城,你这苍老的风,我将伴随你一生……”进入自由诗之门。
4月10日,9岁生日,子尤得生日礼物《子尤8岁作品集》。每年生日,得到上一年作品集,成为家庭惯例。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多半时间子尤住在姥姥、姥爷家。
9月1日,回到父母身边,住北京大学燕北园,转学入北大附属小学4年级3班。周末回姥姥家过。
子尤极其珍惜周末自由时间。大清早,天一亮,就坐到窗台上读书;由姥姥打字,记录他口述。他在文学艺术领域里玩儿得不亦乐乎。读凡尔纳,写《环游地球梦》;读金庸,写《江南群侠传》;读《鲁滨逊漂流记》,写《克里特十年游》;读福尔摩斯,写《孙启元探案全集》;读莎士比亚,写剧本;读《斯巴达克斯》,写同名话剧;读贝多芬,写《真理交响曲》;看《我爱我家》,写《我爱五三》、《我爱我班》……
2000年
夏,在北京翠微大厦《三重门》签售现场见到喜爱的韩寒,后一直关注韩寒及其作品。曾撰文《论韩寒的小说》和《我看韩寒》。
主持开办“月亮文学社”,陆续演出话剧《命运交响曲》、《莫扎特》、《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麦克白》、《时间管理所》。此外,给同学讲故事,组织大家拍电影。因为班主任陈老师的好,子尤的理想之一是长大做小学四年级老师。
2001年
“月亮文学社”,继续自编、改编、自演、导演话剧。
2002年
夏,小学毕业,去欧洲探亲、旅游,待的时间最长的是在维也纳,去中央墓地寻找熟悉的艺术家,多次拜访贝多芬故居,走在贝多芬小道上。而《教父》的故乡西西里岛之行,被子尤称作“惊喜和永恒”。他写了欧洲之旅的长文和长诗。
9月,进入北达资源中学,在北大附中读初一。班主任是彭老师。
父母离异,和妈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