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 (5)

振新开工在即,却因为无钱发放工资而临阵“卡壳”。荣德生苦思冥想,采用“欠人,赚下还钱”的招数,先自印工资票若干发于工人,许诺待工厂赢利后同比兑换现金,解决流动资金困难。如此再三,至振新厂勉强开工已是1911年下半年的事情了。此时,风向已然大变。

1911年12月29日,孙中山回归,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代向商人们敞开了新的大门。

为实业呐喊

改朝换代的间隙,许多商人惊讶于新政府的宽容和厚道,从官方的文书上他们读出鼓舞性的涵义。暂时看来,这对他们是极有利的讯号,于是受惯衙门老爷压榨盘剥的怀疑者变得活跃起来。

荣宗敬比别人更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这个精于世故的青年有着非同寻常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看那无锡乡间工厂日夜不息的烟囱以及上海钱庄门前的如织人流,经济复苏的景象跃然浮现。谁也没有想到,史所罕见的金融危机带来的阴影居然被政权更迭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令人充满期待的世界,经久弥漫的轻商思维也不复存在,看起来没什么比这更好了。

1912年开始的时候,街道复归车水马龙,一切回到原点,仿佛什么都未发生。也许更深远的变化还未到来而已。

破旧立新之际,没有理由不期待改弦更张。对于新世界,荣宗敬也有自己的主张。新年不久,他在《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书》一文中写道:“就近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锭二百余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锭之比例,实不能供国民之需要。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没用多久,荣宗敬就收到来自官方的反溃新成立的无锡商会会员名单上,荣宗敬和荣德生的名字赫然在列,这表明他们已经被纳入这个半官方组织,得到某种政治上的重视。尽管同期成为会员的商人为数众多,荣氏兄弟不过是其中两个小字辈,但他们还是对这种转变寄予了超乎想象的热情。

这年秋天,新政府在北平召开全国临时工商会议,荣德生以无锡商会会员的身份与上百名全国代表参会。

会上,荣德生提出三项议案:第一,大力扩充纺织工业,改善人民衣着。第二,设立母机公司,由国家发起,招股1000万元,作为建厂资本,为工程、轮船、火车、农业、矿冶和军械制造提供各种机器;由政府派遣120名学生出洋学习工程技术、冶金、采煤,学成后归国,从事规划、设计和研制。第三,资送一批学生出国学习轻纺工业的工艺技术。

三项议案获得极大认可,报章纷纷转载,国务总理赵秉钧派秘书与荣德生详谈,协商振兴实业的措施。

新政府重视商业、扶持实业,让荣德生欣喜万分,归家即挥毫泼墨,写成万字文,自印千册。文中提出“实业基础巩固之时,即国家财源发旺之日,而国亦进于富强之域”、“举国注重国货,不重奢侈,使金银勿流于外国”等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一千册书旋即被抢购一空。

对呐喊的积极回馈固然可贵,但落到实处才见真意。对荣宗敬和荣德生来说,眼下最迫切的愿望不是国家若何,实业怎样,而是寻到一条摆脱企业危机的出路,毕竟,只有生存下来才能谈论发展。

过去的一年,荣氏企业频频遭遇损失,简直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即便广生钱庄永久地关上大门,也无法阻止危机继续蔓延。那年夏天的洪水在造成大面积棉花减产的同时,对小麦收成也造成巨大破坏,四溢的河水还光顾了茂新的仓库,对于面粉厂来说,不啻一个晴天霹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