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途 (7)

这本书荣德生读了很多遍,常读常新,从中了解到洛克菲勒、约翰?卡内基等美国资本家的创业经历,联想到自己年轻国家的国力现实,更感实业重要。30年后,他将阅读此书所得与经商经历结合,提炼成如下一段话:“故一地必须有人提倡实业,开辟风光,人人节约勤恳,以有余之资,投入生产,如此由一人为倡,而影响一省,以至全国,如今之美国即是。”

厘金局的差事并未持续多久,荣德生预备回乡。当时广州到无锡多走水路,从香港乘船至上海,再转道无锡。1898年8月,荣德生前往香港,在港口等候买票时,看到一艘英国轮船装载面粉,工人将堆成小山的面粉一袋袋装到船上,一打听,才知道这些面粉都是运往内地。荣德生大感困惑,内地有亿万农民、良田无数,面粉居然要从外国进口,每年不知多少白银将滚滚外流?

荣德生久已萌生的“实业理想”被再次激活,既然面粉需求如此之大,不妨自己开厂生产面粉。

到上海后,荣德生将这个想法与荣宗敬交流,没想到他居然也有此意。原来,荣宗敬从经营钱庄中发现,每年春夏之交汇款量暴增,其中尤以上海、无锡、常州、宜兴和溧阳等地居多,详加打听得知汇款十有八九用以采购小麦。面粉厂获利不菲,相比之下,钱庄只能算蝇头微利。“粉厂一业,关系到民生所需,倘在无锡产麦之区建设一厂,必能发达。”荣宗敬与荣德生不谋而合,决意利用钱庄之便经营面粉厂,荣德生即去调查市常

正值义和团运动高潮,北方局势不稳,市场凌乱涣散,实业异常难做,唯独面粉业销路旺盛。所谓民以食为天,动乱时尤其如此,作为北人主食——面粉,行销大半中国。但因中国人无力大规模生产合格面粉,长久以来面粉急缺,不得不借“进口供外侨食用”之便大量进口以充内需。

当时国内有4家面粉厂,分别是轮船招商局总办朱其昂在天津创办的贻来牟面粉厂、洋务知识分子章维藩在芜湖开设的益新米面机器公司、安徽孙多森孙多鑫兄弟在上海筹建的阜丰面粉厂以及英国人在上海开办的增裕面粉厂。由于通商条约规定面粉进口供侨民食用,海关不得征税,本土面粉厂因利趁便,享有免税便宜,因此,开办面粉厂是一桩容易生财的好买卖。

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开厂过程并不轻松,最大的难题便是来自竞争者。此时面粉市场仍处于低端状态,竞争不充分导致的市场垄断显而易见,先入者已划分势力范围,彼此心照不宣,为避免竞争极力排挤后来者。荣宗敬到上海阜丰面粉厂参观,吃了闭门羹,理由是“厂部重地,闲人免进”。他随后托关系向上海增裕面粉厂说情,被允许进厂参观,不过,只能在楼下各处走动,不准迈入车间一步。

在洋人的工厂走马观花地浏览一番,荣宗敬虽然不得要领,却对面粉厂的构造、造价等事项了然于胸。迈出厂门的刹那,他生出一股豪情壮志,决心要与洋人在商场上一较高下。

创办保兴面粉厂

1901年,荣宗敬、荣德生开始筹划建厂,而他们身后的国度,正遭受战争之后的痉挛。

时局反复令人无所适从。1898年,戊戌变法点燃的希望被慈禧太后扑灭,维新派七零八落;民生凋敝,义和团运动风云一时,1900年达到高潮;八国联军乘虚而入,借镇压之名侵入北京城,烧杀抢掠一番。而在这年,外强逼迫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岁月动荡,民命如蚁。短短20余年,洋务派、顽固派、维新派、保皇派、革命派,轮番粉墨登场,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希望复归于实业。所不同者,“官督商办”的模式让位民间资本,对官员、政府、皇权的失望,让一代草民变身商人,在这个多事之秋,聊以慰藉余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