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有趣的夕阳: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这首诗脍炙人口,是唐诗有数的名篇之一;末二句更家晓户诵,已经成为中国日常语言的一部分。大家部知道,《 登乐游原 》不止于叙事写景,还有象征意义:有人说此诗暗示“迟暮之感,沉沦之痛,触绪纷来”,写的是李商隐个人的伤感;有人说它隐隐然“忧唐之衰”,寄托的是社会国家之思。
李商隐此诗表面上叙事写景,实际上另有寓意。这种写法和杜甫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等诗句的写法一样,用中国传统的话来说,就是诗句饶有言外之意;用西方现代的术语来形容,就是诗句含有象征的( symbolic )意味。为了使诗篇耐读、经得起咀嚼,古今中外的诗人,都努力营造象征。1980年代大陆诗人叶文福的作品《 落日 》的政治性象征含义,呼之欲出。《 落日 》只得四句,颇有七绝风味:
多少衷心的祝福,
也没有能留住你。
你在空中太久了,
也该去吻吻大地……
无论是多么红的太阳,最后也要入土为安,这就是叶文福要告诉我们的。
古人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比现代人多;中国的传统诗词,又常有单纯写景或寓情于景的篇章;因此,古典诗词中日落的景象,俯拾即是。单纯写景的多描摹夕阳的艳丽、云霞的灿烂;寓情于景的则多隐含迟暮哀伤的情怀,本文开首所说的《 登乐游原 》是典型的例子。有两首咏夕阳的新诗,是单纯写景的,十分别致有趣。欣赏之余,曾向自己的记忆寻觅,看看古典诗中有没有这类趣致的作品。想来想去,都想不起有什么同类的篇章;进而翻检《 佩文斋咏物诗选 》,也找不到。刚才说的两首新诗,一是向明的《 黄昏醉了 》:
饮尽了这一天
五味杂陈的
烈酒之后
黄昏醉了
它把一张艳红的脸
朝着
远山那挺得高耸的胸脯
埋首
睡去
此诗把黄昏拟为偎香的醉汉,生动有趣,颇为新鲜。另一首则为余光中的《 黄昏越境 》:
究竟,黄昏那偷渡客
是怎样越境的呢?
而黑衣帮的夜色
又怎样接应的呢?
怎么一个分神
满天的紫水晶、赤玛瑙、黄玉
就统统走了私呢?
最可疑的是朝西
那一排胡子松的侧影
和起起伏伏不定
再也数不清的山脊
我守着晚霞的逃逸
几乎没移过眼睛
锐利像缉私的边警
却怎么也找不到一点破绽
诗人有感于黄昏的消逝太快了,美好的景色,一下子就隐没得无影无踪。他把黄昏比喻为偷渡客,其他比喻跟着排山倒海而来,是想象力一次炫目的表演:夜色=黑衣帮( 接应偷渡客 );晚霞=紫水晶赤玛瑙黄玉( 私货 );松=胡子松;而诗人自己呢,则是目光锐利的缉私边警。
《 佩文斋注物诗选 》中咏夕阳的诗,较有趣的是宋代黄庚的《 江村即事 》:
江村暝色渐凄迷,数点残鸦杂雁飞。
雁宿芦花鸦宿树,各分一半夕阳归。
夕阳无限好,雁和鸦,都要“分红”。不过,黄庚这一首,比起理趣盎然、新颖可喜的向明和余光中之作颇有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