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词话的印象式批评(6)

《 蒙娜丽莎 》那段,在佩特的文章里,是相当孤立的……我们要在佩特的著述中多找些隐喻式的批评,即使只是小规模的,也戛戛乎其难哉!”( 韦氏批评史第四卷382页 )

我们试读佩特论华兹华斯一文,就可发现此文旨趣明显、结构谨严、引证丰富,完全是一篇“知性思考”的作品,与今日一般学院式论文不遑多让,和上文论析的诗话词话印象式批评相去简直十万八千里。而佩特集中论文悉多如是。即使《 蒙娜丽莎 》那段品鉴,也和诗话词话的印象式批评厘然有别。那段文字虽然也有比喻,好像说“她坐在石堆中,比石头古老;像吸血僵尸,死过多次,深知坟穴个中秘境……”读来令人毛骨悚然,真是“印象”深刻。但全段根本上仍是分析的、说理的,只是其理相当荒唐谬悠罢了。这段文字开首指出名画《 蒙娜丽莎 》的“暗示性”,中间加以分析,结束处则说“丽莎夫人确可为古老幻想的化身,现代观念的象征”,以明其所谓暗示性。这简直是有导论、有本论、有结论的论文八股了。这里的批评手法,和上文说过的诗话词话印象式作风,差距极大。倘若一定要把印象式批评的名目强为加上,则佩特在此所表达的印象,比继起的印象要超出很高的层次。这段文字,感性固然丰富,形象固然凸出,知性思考和抽象析论的语言,实为主调。

至于王尔德,这心仪佩特的另一所谓印象式批评家,其文章也以分析性和知性为主,形象语这印象式批评的最显著特征,在王尔德的批评文章里,是绝无仅有的。他的诗论、剧论,大多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而他的批评作风,和梁启超也在报纸上发表的《 饮冰室诗话 》的,迥不相侔。有人把德昆西( De Quincey )也归入印象式批评家里面,并举其《 论〈 麦克佩斯 〉的敲门一节 》为实例。比并而观,我们仍然觉得此文所表现的批评手法,与诗话词话的印象式作风,貌既大异,神亦不同。翻阅H. Darbishire编辑,于1909年出版的《 德昆西文学批评集 》( De Quincey’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们觉得其中论文与诗话词话的印象式批评,一点不相似。

由此观之,中国历代诗话词话的印象式批评,和英国十九世纪以佩特、王尔德等为代表的所谓印象式批评,很难说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如果印象主义绘画的风格,最能反映出印象式批评的一面貌,那么,我国历代诗话词话的印象式批评,才是这种批评的正宗,英国十九世纪的所谓印象式批评不与焉。从事文学批评至少有远观和近察两法( 佛莱Northrop Frye以为他自己的神话基型论属于前者 )。远而观之,印象主义画家看到感到大千世界中颜色鲜明、缤纷华美的物象,捕入画面中;诗话、词话作者看到悟到诗篇词章中颜色鲜明、缤纷华美的意境,记入诗话词话里。此乃印象主义绘画的最大特色,也是印象式批评的最大特色。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