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灏,字光吉,纪坤第四子,景城纪氏十一世祖,附学生。生于明崇祯二年, 卒于康熙三十八年。 明崇祯十五年,整个国家处在一片混乱之中,李白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 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北推进,在席卷了黄河以南的大 部分地区后,声言要攻打北京。如果真是这样,则景城一带将成为必经之路。 而当时附近的孟村土寇也蠢蠢欲动,经常到附近村庄打劫、骚扰。献县一带的 百姓整天惶恐不安,难以安生。纪坤一家也不例外,处在这种环境中,也是惶惶 不可终 日。于是,纪坤一家决定暂时离开景城乡下,搬迁到河间城里避避风头。 河间城里有个汤家角,纪坤一家暂住在那里。纪坤曾写诗记述了这次搬迁《花王阁剩稿》中有《闻河南流寇将窥畿辅移家郡城》一首,写道“:惨淡阴风万木号, 黑云低压古城壕。全家避乱禅心扰,满市浇愁酒价高。燕雀处堂聊旦夕,龙蛇 起陆更弓刀。传闻玉帐河魁将,正倩儒生讲六韬。”在“龙蛇起陆更弓刀”后有小 注“:时沧州土寇亦蠢动。”可见当时情况之急迫。 这年的八月,七十三岁的纪坤在河间病故。十月,北方的皇太极率军南侵。 他再次命令大将阿巴泰领兵人明境侵掠,自黄崖V1人长城,至蓟州,打败了明朝 白腾蛟的军队。攻破了河间、景州,进入兖州,杀死明鲁王朱以派。又分军掠夺 莱州、登州、莒州、沂州,往南到了海州。当清兵要攻打河间之际,纪坤一家闻到 消息,准备再搬回景城乡下,不料第二天清兵已经包围了河间城,纪坤一家遭遇 大难 ,多被清军屠戮 ,只有纪灏 、纪钰 、纪中兴三人存活。 清兵这次南侵,目的是掳掠人畜,获得财物,因此并不占驻州县,而是边掳 边走。当时,纪灏十四岁,被清兵掳走。随着清兵南下,一路到了章丘。一天晚 上趁着天黑,清兵疏于防范,纪灏偷偷地逃了出来,提心吊胆的奔走躲藏了一 夜。等到天亮,又怕又累、又饥又饿的纪灏虽然逃离了虎口,但也已筋疲力尽。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举 目无亲,叫天天不应 ,喊地地不灵。正在不知所措的时 候,忽然有一个中年农民走了过来,围着他看了很久,然后喊他名字。纪灏十分 意外,仔细的交谈,才知道是以前纪家的雇工名叫李守敬。李守敬问起纪家的 情况,纪灏详细的叙述了家庭的遭遇和现在的处境,二人抱头痛哭。哭罢,李守 敬决定送小主人回家。章丘到献县,有数百里之遥,李守敬不辞辛苦,领着小主 着清军,一边向献县行进。他们边走边乞讨,有时饭讨不 挨饿也要让纪灏吃饱。走了三四天,小主人纪灏实在走 印 不动了,二人只好停下来。李守敬让纪灏休息,自己则四处寻找,希望能找到些 代步的工具。皇天不负有心人,李守敬居然捡到了一个破独轮车。于是,他推 着纪灏在清兵和盗寇之间小心穿梭,继续北行。一路上数度遇险,走了一个多 月,终于抵达河间。当时河间已成为一片废墟,人们弃家而逃,一片凄凉。李守 敬在纪灏的带领下,来到先前居住的汤家角,这里已荒无人烟。于是四处打听, 终于打听到宋老夫人已带领着残家败 I:1又搬回景城。李守敬于是推着小车带 着纪灏找到景城,将小主人交付给纪老夫人。老夫人见到失散已久的儿子安然 无恙的回来,喜出望外,老泪纵横。看到已精疲力尽的憨厚老仆李守敬,拿出重 金以表谢意,李守敬力辞不受。将钱放到几案上说“:故主人流离失所,我心里 实在不忍心,难道我是为求赏而来的吗?”说完哭着拜别而去,从此再也没有来 过。李守敬本是崔儿庄人,曾在纪家当雇工,由于他性格憨直,往往被同伴排 挤,流落他县。患难之中见真情,李守敬作为一个社会最底层的雇工,如此好义 轻财 ,顾念故 主 ,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后来,清军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由于纪灏的特殊经历,他刻苦读书, 成为附学生。康熙初年,纪灏在兵部当差,由于办事得力深受上司信赖,后被提 拔为陕西镇番卫守备,所以,纪氏后辈又称纪灏为镇番公。在他任镇番卫守备 时,特别爱惜人才,有一个叫常守福的镇番人,在康熙初年曾是盗匪,捕获后按 律当杀头。纪灏看他长相奇特,且身怀绝技,就请求赦免了他,收为随身侍卫。 后来纪灏罢官回家,常守福也跟随来到景城,不再回去。纪灏为他操持婚事,娶 妻安家,落户景城 ,直到乾隆时期还能找到他的后人。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花王阁剩稿》、 《景城纪氏家谱》。
纪灏
纪晓岚家族人物
张楚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