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北战略态势的改变(1)

卡邦杰以一连串撤退令装点了边界战役的尾声。

10月10日,法军撤出太原,对印支共中央老根据地的威胁解除了。同日,法军撤出七溪。

10月13日,法军撤出那岑。

10月16日,法军撤出同登。

10月17日,法军撤出谅山,尔后撤出陆平、安州。

11月3日,法军还撤出了越西北边境重镇老街和沙巴,退守莱州。至此,越南西北战场和中国云南的联系紧密而顺畅了。

法军风声鹤唳,一路狂逃,越北边境的法军防御体系全线崩溃,越南和中国广西的交通线也全线畅通了。边界战役的预定目标是歼敌五个营,攻占高平。结果歼敌九个营,消灭敌军8000人(一说6000余人),克复5个市,13个县、镇。是役法军损失了13门榴弹炮,940挺机关枪,各种运输车450辆,步枪8000余支。边界战役使越北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战果远远超出预想。

即便是久经风雨、阅历丰富的胡志明,也为边界战役的巨大成功欣喜不已,亲自拟写了致苏共领导人斯大林和法国共产党中央的电报,驰报战况并致感谢。10月14日,胡志明致电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领导人:

高平、七溪战役我们已获全胜。这胜利之最大原因是因为中共、苏共之大力援助,滇、桂、粤同志们忘我地、热诚地、不辞辛苦地执行你们指示而给予我们直接的帮助。我应该指出陈赓、任穷、云逸、天佑、贵波、剑英、方方、国清及顾问同志们在战役中之特别功劳。

总之,我认为这一胜利是革命的国际主义的毛泽东路线的胜利。我不说“谢谢你们”的客套话,而说:“今后我们越南同志们和人民将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最后的胜利,以成功来报答中共、苏共兄弟的深切期望与伟大的帮助。”

胡志明

1950年10月14日

欣慰之中,胡志明派人给陈赓送来几瓶缴获的法国香槟酒,还有一封信。打开一看,是胡志明点化唐诗,亲笔写下的四句:

香槟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

敌兵休放一人回。

越军部队欢声四起,情绪昂扬。

法军撤离七溪的晚上,梅嘉生带领参谋们离开前线指挥部返回顾问团,黄文泰副总参谋长对梅嘉生说:“顾问团对我们帮助很大,不然,这次光叫我们打就打不了这么大的仗。感谢你们。”

在越军总部举行的庆功宴会上,胡志明向身边的中国顾问一一敬酒,连声致谢,并对陈赓说:“这一仗你们真是帮了大忙,你和中国同志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我对你们工作非常满意。”

在第308师,师长王承武由王砚泉陪着,一路笑呵呵地看望团、营中国顾问。

王承武是一位教师的儿子,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0世纪30年代初,年轻的王承武来到中国云南,当上了滇越铁路的工人,在云南昆明和宜良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话说得非常流畅。1945年他随滇军进入河内,即投身于越南解放事业,成为人民军的重要军官。他对中国怀有诚挚的感情,来到中国顾问中间,他高兴得大声唱了一段云南花灯,博得一片掌声。就在王承武唱云南花灯的当口,好几个越南军官凑到中国顾问面前,认真地问道:“在你们中国,像陈同志这样的将军有几个呀?”

面对胜利,陈赓依然是冷静的。在勒巴日和萨克东两股法军被全歼之后,他立即要求越军第308师不怕疲劳,调过头来包围七溪,把七溪出援的一股法军一口气打掉。但是越军太兴奋了,竟一时收拢不住部队,七溪之敌终于跑掉了。陈赓长叹一声:“敌情变化、敌人逃跑就是命令嘛,缺乏主动精神,这么好的机会丢掉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