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岳阳楼(洞庭湖) 2

谪守岳阳的张说,开始了扩改鲁肃阅军楼的宏大工程。先名旧楼为“南楼”,后正式定名为岳阳楼,整日里与一群文人雅士们在楼上饮酒作诗,赏湖观景。实在无法想象,一个被贬谪的朝廷命官,一个失败的男人,在洞庭湖上,面对被雨打风吹近五个世纪的一座残楼,面对被惊涛骇浪濯洗拍打了快五百年的一座老楼,修葺整改岳阳楼如凤凰涅磐重生之时,不以沉郁为底色和檩木加入打磨、构架,难道会为那道道飞檐、盔顶和廊柱,抹上层层浮光?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湖与楼的相得益彰,如老友故旧,端坐于云谲波诡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经年交谈,以心换心。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内涵,使岳阳楼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心灵栖息地,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或贬谪、或流亡、或失意、或落魄,心怀沉郁之气,饱尝家国悲愤,于此登楼,于此吟诗,于此作赋。至盛唐中业,岳阳楼已然成了传统文化里的特殊符号、意蕴和象征,借以抒发忧国济世的感念、理想。

如此说来,我们的文化、历史、包括传统,似乎是因贬官们的创造才得以继承。其实也不难理解,贬官失宠,跌宕,孤苦、孤单,以至孤独,恰巧掰开了文化、历史和传统的内核;贬官在外,鹤野云闲,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于是,文写了,词赋了,且性情感喟大多真挚。人因文立,文因人诵。历史有了,文化有了,传统也就立起来了。北宋庆历四年春,同是贬官的腾子京,在岳阳楼也是走此老路。谪贬到洞庭湖边的第二年,便集资重修,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大约腾氏觉得自己被贬得不够远,也不够狠,或许自知才华有限,便想起另一位贬友,远千里外的邓州地方官范仲淹。

终生未登岳阳楼的范知洲,仅凭腾氏遥寄书画一副,想象,还是想象,就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当然,也只如此经历过从极乐到极忧的贬官,才有了比从未上位的平民和从未下位的权贵更加深刻的忧乐体味,而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此,世间就有了从未有过洞庭水映岳阳楼的胜景。中国文化的吊诡和奇妙,于〈〈岳阳楼记〉〉里展示得淋漓尽致。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