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仆屡起(5)

鉴于宁方军事将领都主张对汉缓和,实是逼蒋退让。而支持蒋的只有吴稚晖等几位有名无实的中央监察委员。蒋介石当晚即宣布辞职下野,离京赴乡。于是,南京完全落入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等军事将领的控制之中。李宗仁等立即致电武汉,请中央迁宁,并停止东征。宁汉对峙暂时以汉方的胜利告终。尽管蒋介石下野后表示:“此次引退,比较心和气平,毫无怨恨,即被白崇禧加以词迫,亦不以为意,以心地光明良知无疚也。”但他内心对桂系的逼宫还是耿耿于怀的,他曾在日记中记道:“白崇禧与李宗仁通敌求全,谋叛败党之罪,世世国民不能忘也。敬之无主,亦非无责。”特别是当他得知“黄埔学生到处受白逆惨残”,忍不住要记下“愤慨无已”四个字。

桂系以宁汉调停者自居,成功逼蒋下野,为桂系赢得了巨大利益。在蒋介石复职后的二次北伐期间,桂系的军事实力达到它历史上的最高点,李宗仁不仅当上第四集团军总司令,一时拥有与第一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平起平坐的职位,还坐镇武汉主持武汉政治分会;白宗禧则率第12路军(西征时收复的唐生智所部)北伐,驻守华北平津附近;而时人还将主持广州政治分会的桂籍将领李济深同样视为桂系。此时桂系的地盘从李济深驻防两广、李宗仁驻防两湖,再到白宗禧驻防华北,由南到北对蒋介石控制的长江下游诸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这一时期是桂系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人在江湖,总是要还的。蒋介石的迅速崛起导致党内的不满,迫使自己政治生涯中第一次下野。同样,桂系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形成如此大的声势,自然也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对于桂系的逼宫,蒋介石是牢记在心的。因此在北伐完成后召开的编遣会议上,蒋介石首先拿桂系开刀,而此时其他军事势力并没有人主动站出来为桂系说话。于是,1929年首先爆发了蒋桂战争。

在蒋介石第二次下野时,桂系虽不是主角,但也担当了相当的重任。此前因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桂系刚败退广西尚未立足。1931年初,蒋介石在考虑战后全局布置时,曾表示:“对桂军,只要其解散张发奎所部,李、白迅即离桂,则可安置矣。” 3月中旬,蒋命已投诚的桂系黄绍竑抓紧入桂,迫使李、白出洋,以安定广西大局。 正在桂系岌岌可危之时,宁粤对峙局面形成,原本协助蒋介石围剿桂系的陈济棠部主动寻求与桂系合作,共同反蒋。桂系获此良机得以重整桂系,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此峰回路转,两广化干戈为玉帛,又由敌对之局转而为合作了” 。

1931年6月1日,国民党内各派反蒋势力在广州成立与南京相对抗的国民政府,第二天,广州国府即着手整顿武装力量,决定将两广各军番号定名为国民革命军,任命陈济棠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白崇禧为副总司令。陈济棠随后将所部扩编为3个军150个团;李宗仁也将张桂联军扩编为4个军72个团,任命张发奎、廖磊、李品仙、黄旭初为军长。 8月,广东国府决定武装讨蒋,桂系部队率先入湘,宁粤大战一触即发。最终因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迫使国民党放弃内战,并以蒋介石下野为前提,达成宁粤和解。

桂系在此次反蒋斗争中,再次起死回生,得以重整其鼓。

1948年底,随着蒋介石的主力陆续被解放军消灭,东北、华北、徐州三个“剿总”覆灭,从而使白宗禧控制的“华中剿总”成了国民党军队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为桂系再次抗衡蒋介石创造了最后一次机会。桂系逼宫始自这年12月中旬,在此前的几个月里,桂系都没有这样的实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