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刘绍周、张永奎、安恩学之外,还有一位被岁月淡化而曾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出过大力的人物……
1982年11月,山东平度县县报《平度大众》上的一则“寻人启事”,使该县西乡马戈庄的杨德信处于无限的兴奋之中。
原来,那启事是中国共产党平度县委党史征集办公室出面刊登的,为的是寻觅谢世已久的名叫“杨明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的史料。最初,连杨明斋是哪里人都不知道,从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王翔千之女黄秀珍(本姓王,化名时改姓黄)那儿听说杨明斋是平度县人,于是在《平度大众》刊登了这则启事。杨德信的大爷正是杨明斋。这么一来,才使杨明斋的早年身世有了眉目。尽管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未能找到一张杨明斋的照片。直到近些年,研究者才辗转找到杨明斋的照片,使后人得以一睹这位先辈的面容……
杨明斋是一位谜一样的人物。兼通中俄两国语言的他,曾在沙皇俄国的外交机关里工作。其实,那时的他,已是布尔什维克,他在那里做秘密工作——为布尔什维克工作。
他,1882年出生在山东平度县马戈庄一位名叫杨仁鉴的农民家中。父亲最初为他取名杨好德。父亲粗知诗书,总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文化的人,所以省吃俭用,把他送入私塾。16岁那年,家中已无力供养杨明斋上学,他只好回家务农。不久,他成了亲,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不幸的是,新婚不久,妻子便去世了。村里有人去“闯俄罗斯”,正陷于苦闷之中的他也随着去了。这样,1901年春,19岁的杨明斋来到了俄国东方的门户海参崴,在那里做工。
他一边做工,一边也就学会了俄语。
此后,他进入广漠荒僻的西伯利亚做工,成为劳苦的华工中的一员。一无所有的他,参加了俄国工人运动,于是和布尔什维克日渐接近,以至成了布尔什维克中的一员。
十月革命之后,杨明斋成为旅俄华工中一位活跃的人物,他组织华工们参加红军,为保卫苏维埃而战。
不久,杨明斋被派往海参崴。当时,海参崴还在日本占领之下,而杨明斋曾在这儿做过工,熟悉那里的情况。
海参崴地处绥芬河口海湾东岸,原本是大清帝国的领土。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从此那儿成了俄国的领地。沙俄在那里筑寨建港,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控制东方”。不过,那里毕竟曾是中国的领土,居民之中三分之一是华人。杨明斋去到那里,把华侨组织起来。他的公开身份是华侨联合会负责人,他在这样的公开身份掩护下,为布尔什维克做地下秘密工作。
那时,苏俄的远东部分处于日、英、美等帝国主义的干涉军和白俄的高尔察克、谢苗诺夫部队统治之下。到了1919年下半年,苏俄红军越过乌拉尔山东进,抓住了高尔察克,西伯利亚落入了红军手中。第二年,高尔察克被处决,海参崴也插上了红旗。
就在红军长驱直进西伯利亚前夕,1919年3月,在西伯利亚西缘鄂木河畔的鄂木斯克城,一次秘密会议正在举行。那是俄共(布)第二次西伯利亚代表会议,会议除了研究东进问题之外,还决定成立一个秘密机构——“俄共(布)西伯利亚区委情报宣传局”。这个情报宣传局的任务是“建立和加强同东方及美国共产主义组织的联系”。这是俄共(布)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系东方及美国共产主义组织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