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张国焘没有想到的是,关于他的去向,蒋介石早已有所“安排”。冬季的一天晚上,军统头子毛人凤在上海家中请张国焘吃饭,由军统局沈醉作陪。席间,张国焘迫不及待地提出去台湾定居,毛人凤笑笑说:
“你还是留在大陆比较好。”
“好啥?”张国焘愁眉苦脸地说,“或许他们不会杀我,可一个接一个的运动,一场接一场的批斗,我已经领教过了。如今年纪大了,经受不了啦。人总是要面子的,他们又如何会给我面子,说不定还要受皮肉之苦。”
“可是,你留在大陆,就能及时了解共产党的情况,这比去台湾作用大得多。”毛人凤唯恐张国焘不明白,又补充一句,“这是老头子亲自决定的。”
张国焘愣了一下,心中有些愤愤不平,自己从三年前辞职后就没再端过蒋介石的饭碗,他管得也太宽了吧!但没有蒋介石的同意台湾也去不了,只好无可奈何地说:
“其实,我也不想再干什么了,都半截入土的人了,只想到台湾做个顺民,当个小百姓。”
毛人凤对张国焘不是没有同情,只是蒋介石的命令不能违背,张国焘离开时,他直言相告:“如果你执意要去台湾,应该知道,台湾是不欢迎你的。”
张国焘愣了一下,黯然离去。
这一年,张国焘51岁,这位曾风光一时的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带着自己最后的一点尊严,携家人,踏上前往台湾的旅途。
到台湾后,正如毛人凤所说,台湾没有人欢迎他,国民党既不给他安排工作,也不理会他一家的到来,更没人过问他一家人的生活。张国焘一生清廉,没有积蓄,为了生计,打算恢复《创进》周刊,却苦于没有资金。他好不容易在北投一家温泉旅馆附近弄了一栋房子,却又被自称是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的人霸占,张国焘因此气得大病一常
台湾实在待不下去了,1949年冬天,在张国焘一家人赴台刚好一年的时候,张国焘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离台赴港。在香港,张国焘总算找到“志同道合”的国民党人士顾孟余、李微尘,三人组织起“民主战斗同盟”,创办了《中国之声》杂志,张国焘任社长,李微尘任主编。然而好景不长,张国焘因与李微尘闹矛盾,受到李、顾二人联手排挤,被迫辞去社长一职。
此时正值朝鲜战争爆发,国际黄金市场因战乱影响价格上涨,张国焘拿出家中仅有的5000美元做起炒金生意,开始时收获不小,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黄金价格大幅度下跌,张国焘不仅将赚来的又赔进去,而且几乎将老本赔个精光。此时他无其他收入,只能靠大儿子张海威教书所得维持生计,日子十分艰辛。就在这时,杨子烈上街买菜跌倒在石板路上,摔断大腿骨,高昂的住院费让张国焘的家庭又蒙上一层阴影。
1956年,张国焘注意到国内形势已经宽松,萌生回大陆的想法,他托友人向中央请示,得到的回复是,回大陆可以,但必须在报纸上公开承认错误。张国焘仍然丢不下面子,此事只好作罢。
此间,张国焘一家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直到1961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约请张国焘撰写回忆录,每月支付2000港币作为稿酬,才解决了张国焘生计上的难题。张国焘经过四处搜集资料和努力回忆,历时4年,写下《我的回忆》共3册100万字。杨子烈也写下一部《往事如烟》,后改名为《张国焘夫人回忆录》。此后,张国焘夫妇基本靠这两本书的版税维持生计。
1966年,大陆上开始的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文化大革命”波及到香港,令身负“叛徒”罪名的张国焘甚为恐慌。此时张国焘已在香港居住了近20年,已经习惯了香港的生活。香港毕竟与大陆水陆相连,已经成为张国焘心目中的故乡。
然而,为了自己和家人免受灾难,1968年,71岁高龄的张国焘与妻子杨子烈不得不告别故土,远赴加拿大多伦多,从此开始了漂泊异国他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