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6)

陆××说他这几年挣了“大概不小于50万吧”手里有了钱,“他也像老板那样,带着朋友到夜总会、酒吧消费、叫小姐、开洋酒、大把的花钱…他要体验当老板的感觉,钱花了心理舒服,看到小姐、服务生围着他们转,老板、老板不停的叫,小姐夸他年纪这么轻就当老板,用白花花的胸脯不停地在他的胳膊上蹭,那感觉比皇帝老儿还快活,他花钱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在小偷回忆录中采访的小偷,绝大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在家庭经济,个人收入方面大多处在社会的底层,但这是不是就说明,相对贫困必然导致犯罪呢?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由于崇高理想的缺失,他们普遍没有自尊感,这种自尊感首先来自家庭的教育,当自尊感在家庭教育中缺失后,孩子长成了大人,内心却没没有自尊,他们偷窃,关进去,出来后,又重蹈覆辙,二进宫,在“贼性难改”一节中乔××说:“每当他对管教人员的呼来唤去表示不满时,管教人员就会说,他没请你进来,谁叫你犯罪的,这么一说他就嘻住了,没错,想想在这里,人还谈什么脸面,我这是第三次进来。”在我们传统道德规范中,小偷是最被人所不耻的,也只有那些没有自尊的人才会去做偷窃的勾当。 

如果我们将小偷群体做一个粗略的疏理,我们会发现以下几点小偷之所以成为小偷——也就是小偷成长——的共性:

1、既往曾有趁受害者不在场偷窃贵重物品的历史。

2、曾有受害者在场的情况下实施偷窃的现象。

3、与不良同伙一起偷窃。

4、冲动、表现为反复寻求即刻满足,判断力削弱,不恰当的冒险。以及不愿停止偷窃,不愿考虑这些行为导致的后果。

5、对偷窃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缺乏内疚、自责或同情。

6、坚持不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将偷窃行为合理化或寻找借口。

7、以偷窃行为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愤怒感。

8、对物质利益、地位或权势有强烈的占有欲。

9、潜在的抑郁、焦虑或不安全感导致了偷窃行为以此做为求救的信号。

10、由既往的丧失、遗弃体验而导致了根深蒂固的剥夺感。

11、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偷窃行为予以公开的或心照不宣的支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