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卑未敢忘忧国 2

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张帆远航,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蠢蠢欲动,频频叩击着中国的大门,急于开辟中国这一广阔的市场。沙皇俄国则利用毗邻我国的有利地理条件,从陆路对我国进行渗透侵略。俄国本是一个欧洲国家,16世纪80年代,俄国军队越过乌拉尔山,将领土从欧洲扩张到亚洲。在这以后,沙俄又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沙皇俄国这一极富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的西北边疆虎视眈眈,磨尖了利爪,时刻准备从我国攫取大片土地。

左宗棠虽然蛰居乡里,和老农为邻,与桑植稻菽(shū)为伍,但他时时关注着国事,朋友相聚,也总是纵谈国家兴衰、天下大势。

进入19世纪中期以来,国家发生的一桩连一桩令人忧心如焚的大事,使左宗棠如一泓池水一样的田园生活连表面的平静也维持不下去了。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英国为了给鸦片贸易打开通往中国的通道,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对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殖民战争,力图用武力打开中国这一广阔的市场,进而掠夺中国的财富。6月,由48艘舰船和4 000人组成的远征舰队,从印度侵入中国广东海面,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了。英国军队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威胁,也使统治集团内部产生了分化。以林则徐为首的抗英派受到穆彰阿、琦善等妥协派的反对和阻挠。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任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为陶澍所赏拔。1837年至1838年任湖广总督,因严禁鸦片成效卓著,继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成功地保卫了广州。林则徐在广州的时候,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国际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他组织人翻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以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和社会情况,是中国近代史上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是中国人了解西方、认识西方的先驱。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消息传来,国人大振,左宗棠也不禁欢心雀跃。当时的左宗棠正在陶家教书,虽然他人没在战场上,但他的心却被战争的炮火牵动着。他通过老师贺长龄把自己写的《勤师篇》寄给了林则徐,为林则徐的禁烟思想和抗英斗争的胜利而高兴和颂扬。

还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左宗棠已开始留意唐、宋以来的史传、别录、说部以及官私各书对“海国故事”的记载。因此,英国挑起战争,英军进犯浙江、攻入定海、进逼天津海口等消息传到湖南后,左宗棠对战况表示出关注之情,数次贻书贺熙龄讨论战守机宜。他指出:“洋事于屡次挫衄(nǜ)之余,忽又失利,愁愤何可言?”他认为“军兴以来,大小十数战,彼族尚知出奇制胜,多方误我,而我师不能致寇,每为寇所致”,实在令人痛心。于是,他提出的固守持久之谋为:“练渔屯、设碉堡、简水卒、练亲兵、设水寨、省调发,编泊埠之船,设造船之厂,讲求大筏、软帐之利,更造炮船、火船之式,火药归营,修合兵勇”,数者实力行之,“以之制敌,即以之防奸;以之固守,即以之为战”。

无形中的巧合,左宗棠的这些主张恰与林则徐在广东的备战御敌之举颇有相似之处。林则徐注重加强广东海口的防御,添建炮台,购买和仿制外国船炮,对广东水陆各军进行整顿与充实,招募渔民疍户编练成水勇,并组织人力翻译外国书报以了解敌情。也因此他取得了九龙之战、穿鼻洋之战、官涌之战、长沙湾之战、磨刀洋之战、关闸之战和矾石洋之战的胜利。

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统治集团中的绝大多数昧于世界大势,以天朝上国自居。这样的心态使得清朝统治者做出昏聩的举动,当英军在广东受挫而掉转船头北上逼至大沽口时,昏庸的道光皇帝把英军来犯的原因归咎于林则徐“措置失当”和“办理不善”,决定以罢免林则徐而派琦善赴广东同英军议和来换取英国退兵。身为乡曲布衣的左宗棠闻知后深有感触,他致函贺熙龄说:“洋事卒支离至此,令人愤懑。……彼族轻我甚矣,率数十艇之众越重洋九万里而来,屡战而屡利,我屡却而屡受其侮。……不识谋国者复将何以待之?此草莽之臣所为日夕皇皇而不能自释者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