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李蕙仙:闺秀的判断力 (2)

李蕙仙很聪明,作为女人,拴住男人的最佳办法,不是严防死守,而是给足他面子,并且,要始终得人男人觉得,他欠她的。从结婚到晚年,李蕙仙对梁启超的付出,总是“恰如其分”,李蕙仙像一场及时雨,总是在梁启超最需要甘霖的时候出现,然后,力挽狂澜,安慰他疲惫的心。她的理解与支持,她的仗义与同情心,她的担当,都是梁启超闯世界的动力。

李蕙仙不是那种只懂得对男人言听计从的女人,家庭内部,她打理清爽,事业上,她也是梁启超的好帮手,早年的诗书不是白读。梁启超一生著录浩瀚,计九百余万言,每每成稿,总是李蕙仙替他小心誊录。她总愿意做他文章的第一位读者。著书立说,丈夫的每一点小进步,小成功,李蕙仙都乐于与他分享喜悦。从政坛到文坛,梁启超几经风浪,李蕙仙则是他的一片方舟,帮助他渡过人生的汪洋。

在梁启超身边久了,李蕙仙顺带着,自己也有了些建树。在晚清,在女性中间,她的思想堪称前卫,全力支持康梁二人的“公车上书”和“保国会”。后来梁启超去上海办《时务报》,创办女子学堂,李蕙仙转身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校长。她还是妇女运动的发起人,妇女刊物的主编,她遍访全国十几个省份,还出国探过亲,视野宽广。

旧时代,男人三妻四妾,实属常有之事。梁启超也有一个侧室,名叫王桂荃。她1903正式嫁入梁家。这一年,梁启超三十岁,李蕙仙三十四岁。有小妾争宠,在寻常人家自是难免。但李蕙仙的厉害之处在于,她完全能做到妻妾和睦。因为王桂荃正式被纳为梁启超的侧室之前,是李蕙仙陪嫁的丫鬟。李蕙仙能应允梁启超这样一位聪明勤快的侧室,一来,肥水不流外人田; 二来,更加能笼住丈夫的心,三来,也能帮梁家多多开枝散叶;四来,因为是自己带过来的丫鬟,所以知根知底,不存在争宠,而且以后万一自己有个什么散失,孩子们也不会受苦。事实如此。王桂荃对李蕙仙的孩子们视如己出,即使是李去世后。他们都喊她为“娘”。

聪明周全的李蕙仙,在梁家的地位,不是突如其来的,一朝一夕的,而是从结婚开始,多年的累积沉淀下来的。她的威性,在梁家,固若金汤,稳如磐石,不容许任何人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李蕙仙,就没有梁启超。梁启超对这位贤妻,唯有尊重,尊重,再尊重。所以,当李蕙仙但对林徽因嫁入梁家的时候,梁启超也只能敲敲边鼓,小声反对,柔声劝慰。

梁启超想招林徽因做儿媳,李蕙仙想必早就知道端倪,当年林徽因年纪小,又不经常出入梁家,李蕙仙可能没放在心上。但当林徽因和林长民从英国回来,林梁的婚事提上日程,李蕙仙便不能不开始对林徽因有所考察了。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骑摩托车出车祸,住进了医院,绷带一直缠到腰间。林徽因不避嫌疑,天天来探望梁思成,逗他开心,安慰他,还帮他擦汗,翻身。梁启超看在眼里,甚感欣慰。他把梁思成的病情随时以口述的形式,请林徽因记下来,寄给梁思顺。在一封信中,梁启超说:“徽因我也很爱她,我常和你妈妈说,又得一个可爱的女儿……老夫眼力不错吧。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然而,李蕙仙对于梁启超的“眼力”和“成功”并不领情。她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标准。身为母亲,为儿子挑媳妇,自然少不了以自己为标杆。林徽因的种种举动,在李蕙仙看来,很不“大家闺秀”。她认为梁思成娶这么个女孩,不会幸福。而且,李蕙仙也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1922年,她曾从天津去菲律宾马尼拉做过癌切除手术(当时李蕙仙的女婿在马尼拉做总领事),虽说已经康复,但保不齐会不会复发,一旦她哪天仙去,监督控制不了媳妇,吃苦的还是自己儿子。她不能不多方考虑。而且,很可能,在旧观念里,梁思成是嫡长子,林徽因却是庶出,在门第上,林家和梁家,也还是有些距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