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思絮(1)

沉石/文 雷致君/赏析

南梁,是一座山岗,是群山相连的一道道山峨。

南梁,在陕甘宁边区的三省交界处,地貌险要,那里有刘志丹,充满了神奇的故事和传说,仿佛是梦笼罩那里,吸引着人们去探寻……

我想探秘南梁,缘于去西安拜访刘力贞老人的一次谈话。那天,我走进刘力贞的家里,迎接我的是83岁的老人,只见她满头银发,头梳得很整洁,两眼闪着锐意的光泽,鼻梁高高的,有一种文人特有的气质。?那一刻,我试图从刘力贞的脸上寻找她父亲熟悉的形象,朦胧中,我睁大了眼睛,在她的背影后面,有一幅刘志丹的相框挂在墙上,犹疑时空在转换,还是影与心的交融,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刘志丹的化身。

我上前紧紧地拥抱着刘力贞,从心底涌出一句话:“您太像刘志丹了!”

我转身走近刘志丹画像前,敬重地躹着躬,刘力贞有些激动,拉着我坐在她身边,讲了她记忆中父亲的一个个往事。刘力贞深情地对我说:“我的童年,大多是在南梁度过的,那里有我父亲指挥打仗的窑洞,也有我和母亲生活的记忆,你应该去南梁看看!”

南梁,又一次刻在我的脑海里,而这一次是刘力贞盛情的邀请和倾心的回忆,我答应老人家,去南梁,一定去南梁。

深秋,仿佛金灿灿的一抹油彩,把陕甘宁边区的南梁涂成了一个红艳艳的画廊。汽车翻越山谷野坡,呈现在眼前的是层次各异的山林色彩,浅红之间能看到桔黄的点缀,走近了,才知道是满枝头的柿子;攀爬的紫藤丛里,隐隐约约闪烁着血红色的果子,那是黄土高原的山里果,还有带刺的粒粒酸枣,把一个隐蔽在山沟的南梁,装饰得风情多姿,情趣逸致。

行走在山与山之中,我的心境在变化,每一座山麓翻动在眼前,宛如翻阅着一遍遍历史,在原始的山谷里,似乎有一种灵魂在萦绕着什么,那一刻,我真的屏住呼吸,在静静寻找着刘志丹的足迹……

南梁的山岭很有特色,岭与岭虽说相连,但每一道梁独立成篇,在纵深中又埋伏着另一道景致。当我走进梁岗深处,在背面才发现是一座窑洞,长长的峡谷中,有窑洞相连的战壕,在树丛交织处可以翻山穿行。

我小心翼翼地沿着一条弯曲的山路,踩着黄土岩沙融合的阶梯,走到窑洞口前,一座雕像迎面而来,是刘志丹,是刘志丹战火中的形象。那高高的鼻梁,一双锐气十足的眼睛,透露出军人的坚毅和智慧。他那深邃的目光,正好与晚霞折射的一道光芒相映,仿佛在与天宇对话,留下许许多多带着陕北口音的语言……

我轻轻抚摸窑洞,似乎让自己的心灵靠得再近些,想听听埋藏在黄土高坡的故事,又似乎怕惊动了历史尘封的那个时空。烽火的岁月,刘志丹从这里站住脚跟,逐步在陕甘宁边区发展根据地,扩大了红军的队伍。

在窑洞的长狭的山沟对面,还有另一座相对应的窑洞,那是习仲勋的指挥所,一旦有了险情,相互之间有个防备,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转移,组织反击。

而今,虽说八十多年过去了,然而,镶嵌在山丘的窑洞,却依然透射着一种历史的豪迈。陈旧的桌椅,还有那一盏盏熏黑的小油灯,仿佛向后人述说着南梁和刘志丹的传奇故事。

往事如烟,传奇刻在南梁百姓的心里。当年跟随刘志丹当过骑兵的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沿着南梁的山野八道梁岗,边走边从心底吟唱起来,那一声声带着黄土高坡的韵味,那一字字饱含着陕甘宁边区百姓的思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