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初,孙中山批准了《中华革命军司令部通则》。夏末,他又召集了各部部长参与了组建中华革命军的会议。同时,密令陈其美、居正、胡汉民和于右任等在上海、青岛、广州和陕西三原筹设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军军部。反袁武装斗争进入了新阶段,起义连绵不绝。从这年8月以迄翌年6月,约计30余次。发难的地区主要是广东、山东、奉天、江苏、浙江、两湖,陕西、四川、山西、安徽、福建、江西也都燃起反袁的烽火。其中,影响较大的战斗多发生在广东和山东。特别是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取得了相当的战果,曾经攻占重镇潍县,连克20余县,三次进袭济南。华侨组织的“讨袁敢死先锋队”参与了东北军的战斗,表现了侨胞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中华革命党虽然制定了建立党军的方案,但在实际斗争中还是大体袭用同盟会武装反清斗争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是发动社会下层群众,运动敌军反正,实行突然袭击,以期扩大战果。尽管起义未曾汇成燎原烈火,给袁世凯的统治以致命打击。但是,中华革命党的反袁武装斗争是功不可没的——表明革命党人存在和战斗着,震撼了袁世凯的政权,激励了人民的斗志,推动了全国范围的反袁斗争。正如多次反袁武装斗争的组织者朱执信所指出:由于“党员不惜牺牲,潜入内地,遍为运动,前仆后继”,才能“渐以拥护共和反对谋帝之义,灌输于各省人民心中而促其实行……人民反袁氏之情,天下共知,袁氏能定中国之一语,不复为中外人士所信。袁氏图帝之日,东南群起,中华革命党实于二年来为之首倡,而不怠其准备,以致斯也”。《革命》第5辑,第76页。事实正是这样:广东、陕西、四川和湖南等地的反袁武装斗争,显然对龙济光、陈树藩、陈宦、汤芗铭宣布“独立”起过不容低估的作用;四川的中华革命军还与护国军协同战斗,支援了数量不多、饷弹缺乏的蔡锷部队;中华革命军东北军起于“袁氏肘腋之间”,致使“袁氏不得不割其大部分之兵力以自防”。
第二节 组建中华革命党与反袁斗争 4
孙中山传
张磊 张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