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车朝家驶回去,忽然心血来潮,她找出电话,拨过去:“我是新明日报记者王方倍,请问,你找到红胸鸟餐厅那个人吗?”
原先以为那位女士不愿回答,谁知她毫不犹疑告诉陌生记者:“我没有找到他。”声音里有许多遗憾失望。
“可以来采访你说几句吗,或许我可以帮你。”
“舍下十分狭窄凌乱,孩子吵闹顽劣,不过,有什么关系呢,你过来吧,地址是六福路三七三号。”
方倍立刻把车子转弯。
六福路是中级住宅区,治安普通,妇女要份外当心。
一按门就有人来应门,一个略胖的年轻女子说:“我是阿琳,你是王?”
她们互相握手。
屋内并不如她形容那样不济,她有一个幼儿,坐在高凳上吃胡萝卜。
阿琳颓然坐下,“你读到广告,他却没有。”
“广告只有两行细字,不易看到。”
“我不敢刊登半页纸。”
“我帮你写一段特写,或许他会看见。”
阿琳扬扬手,“算了。”她斟出红茶,刚刚烤好的巧克力饼真香脆可口。
她说:“我是个单身母亲,在家工作,缝制设计女装晚礼服,兼照顾一个小女儿,我没有机会接触男性,我深感寂寞,我并非轻薄女子。”
方倍却微笑,“女子偶尔轻薄又有何妨。”
阿琳一怔,“你似乎是个明白人。”她笑了。
她给孩子一块饼干,孩子吃得津津有味。
“小孩多大了?”
“十五个月。”
“应该会走路了。”
“是,到处乱跑,一日,想吃冰淇淋,便到红胸鸟餐厅去,碰见那个男子,或许他已有妻子,或许……”
“那男子为何吸引你?”
“他十分干净,有极友善笑容,还有,他喜欢孩子,替小琪拾起外套。”
“就那样吗?”
“王小姐,‘就那样吗’,你还年轻,不谙世事,这样的男子,已经十分难得。”
方倍笑,“相信我,我有不少男同学,我对男儿本色略知一二。”
“加上他眼神中有一种我向往的机灵神采。”阿琳叹口气。
方倍问:“可以参观你的工作室吗?”
她带记者进走廊。“这里。”
啊,方倍意外,工作室宽大明亮,两张大方桌上遍布绫罗绸缎,纸样软尺,有些已经完成大半,穿在人型模型上,美不胜收,全是跳舞宴会时穿的晚服,但是它们的创造主却寂寥不堪。
“多漂亮。”
“谢谢你,我特别喜欢灰紫色奥根地纱这件。”
“都是你本人设计?”
“有些客人带了样子来,我通常说服她们用我的设计。”
“相信我,阿琳,你很快就会成名,你有天分。”
阿琳苦笑,“承你贵言。”
方倍带着照相机,顺手拍了几张照片,“你是华裔?几岁?移民多久?”
“家母来自汕头,我不谙中文,今年二十九岁。”
“我帮你写篇特写,如获刊登,可能那人会看到。”
“你真是好心人。”
“举手之劳,不用客气。”
阿琳忽然说:“大家都是手作者。”
方倍这才发觉,“你说得对。”她叹口气,缝纫及做特写是何等相似的工作。
回到家,她开始写这篇叫做“当你寂寞时候”的人物素描,傍晚冯乙收到她的稿件,给她意见。
“首先,中文里没有‘当’这个字眼,那是英文文法。”
方倍不服气,“首先,中文开头都是用之乎者也,接着,章回体跑出来,后来,又演变成白话文,今日,渗入外来语,有何不可?”
冯乙意外,“唷,你还知道得不少。”
“那么,猜一猜,我家一共三兄弟,其余两人叫什么?”
方倍冲口想说甲乙丙,可是脑筋一转,题目哪有如此简单,她略加思考。
“嗯,上大人,孔乙己。”方倍松口气。
“你十分聪敏。”
“谢谢你,请把特写读完。”
“下星期三刊出。”
“我会知会当事人,她一定十分高兴。”
“或许你还可以告诉她,当日她在红胸鸟餐厅遇见的人,正是我,叫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