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上将(1)

1950年10月中旬的一天,莫斯科白雪皑皑。

在克里姆林宫通往斯大林办公室的走廊上,正行走着几位中国人——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正在苏联养病的林彪以及翻译人员。身穿灰色毛料中山装的周恩来走在最前面,此时他步履轻快,面带笑容,不过他的心情并不轻松。

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命令要求志愿军立即做好准备,待命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人民向侵略者作战。

此前,中国曾和苏联方面商定,中国出兵朝鲜,苏联派出空军。空中由他们负责,地面由我们负责。正当中国军队集结入朝时,苏联方面则通过大使馆告知周恩来:原商定的苏联出动空军配合中国军队入朝作战之事,由于苏联空军方面没有做好准备,暂时不能出动。

两天后,毛泽东经过与政治局诸同志研究,决定暂缓出兵,并派周恩来飞往莫斯科,向斯大林当面阐述中国方面的困难。

这是一次艰难的对话。

周恩来告知斯大林中国方面的决定,没有苏联空军的配合作战,中国暂时不出兵。

斯大林则坚持,苏联空军不能出动,理由是飞机到了空中很难划定界限,如果和美国方面冲突起来,将会引发世界大战……

在这次谈判中,斯大林只同意派飞机援助中国,由苏联空军组成顾问团,加紧对中国空军进行训练。

正当周恩来在莫斯科进退维谷之际,毛泽东拍来一份电报。电报称,政治局再次进行慎重研究决定,即使苏联不派空军,我们也要独立出兵朝鲜。几天后,中央军委决定,立即组建我们自己入朝参战的空军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

由谁来当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呢?

当时负责军委干部工作的聂荣臻分别打电话征询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东北地区党政军最高领导高岗的意见。聂荣臻没有想到,彭老总和高主席提名的人选竟然不约而同——刘震。

年轻上将

27年前,在鄂、豫、皖交界的湖北孝感县小河镇的一个木匠家里,一位十几岁的赤足少年正满头大汗地挥动着斧头学做木匠活,他要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砍成四条桌腿。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工具、机械,因此少年砍一会儿就要猫起腰,闭上一只眼睛,瞄一瞄砍得直不直。师傅很凶,稍不如意就打就骂:“你的眼睛被狗吃了!”

少年刘震就是这样开始他的人生第一课的。刘震将军说:“木匠学徒虽然很苦很累,但对今后的军事生活有一个好处。当我第一次拿起枪时,很快就懂得了三点成一线的瞄准要领。”

那是在大别山根据地的一次反围剿战斗,反动的武装民团和红枪会向刘震所在部队发动了一次进攻。在一个山头上,刘震就像做木匠活一样,眯上一只眼睛瞄准,第一发子弹打出去,就击中了一个敌人。接着,红军一个反冲锋,就把敌人打垮了。刘震还抓了两个俘虏,缴了两支枪。由于刘震的出色表现,他被推荐到鄂东北道委特务大队当兵。

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西去,湖北省委决定重建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特务大队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手枪团是由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直接指挥的一支尖刀部队。

有一次,手枪团和兄弟部队一起奇袭了敌人一个师部的后方仓库,歼敌一部分,缴获法币7000枚和大批武器弹药。这是主力红军西撤后红25军组织的一次成功的军事行动。

战后的总结会上,大多数同志的发言都是评功摆好,某某人如何勇敢,某某人背的银圆最多,而刘震的发言却出人意料,他说:“这一仗不能算全胜。”刘震指出了三个问题:

一是在进攻敌山头防御工事时火力没有组织,造成较大的伤亡;

二是退却时命令不统一,队形很乱,致使部分部队失散和损失;

三是手枪团进城背法币时机晚了一些,如果早出发半小时,可以背出更多的法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