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没有忘记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总统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当时有人告诉他,格兰特嗜酒贪杯,行为不检,缺少君子气。林肯却说:“如果知道他喜欢什么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我要的是能打胜仗的将军而不是君子。”

林肯总统并不是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知道在北军诸将领中,只有格兰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格兰特将军的受命正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格兰特打败了南部军队总司令罗伯特。

历史没有忘记

1969年7月的一天,深夜一点,“火炉”南京,从郑州开往南京的硬座车厢里走出一对身穿褪色军装的夫妇。男的一只手拎着一只旧牛皮箱,另一只手拎着三只老母鸡;女的双手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一只竹篮子,篮子里装着地瓜、玉米等杂粮。

这对夫妇一下火车,便被眼前的情景愣住了:三位军职干部早已站在月台上躬身迎候。他们是27军军长尤太忠、60军军长吴仕宏、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肖永银。

次日,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中山陵八号摆了两桌丰盛的宴席,为这对夫妇接风洗尘。

这对夫妇就是曾经在战争年代威名显赫的战将王近山将军和他的爱人。

5年前,王近山将军不顾领导和战友的劝阻,执意与结发夫人离婚,后来与一位比他小10多岁的保姆结为伉俪。当然,事情的经过与发展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而那时,我们的一些领导却特别喜欢关心和处理个人的“家务事”。

将军的个人目的达到了,但他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被撤销公安部副部长职务,行政级别降为副军职(相当于由中将衔降为大校衔)。

从此,将军的名字消失了,他被调往河南一个农场默默务农。

历史没有忘记一切有功于人民的人。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纵论大好形势,纵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纵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在这次大会期间,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向毛泽东主席提出:“战争年代有几个人很能打仗,现在日子很不好过,建议主席过问一下。”

毛主席微笑着问:“谁?”

许世友说:“一个是王近山,一个是周志坚。他们虽然有错,但处理太重,应该恢复工作。”

毛主席答应得很干脆:“行啊,请恩来同志处理一下。不过,你们哪个军区要他们?”

“我要!”许世友自告奋勇。

不久,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王近山同志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于是便有了后来7月深夜令王近山将军终生难忘的那一幕情景。

1978年5月,中南海,全国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前夕。

一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同志逝世的悼词,摊开在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那宽大而明亮的写字台上。

5月10日,王近山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去世。消息传来,邓小平指示说:“王近山有很大的战功,他的后事一定要办好,悼词我要看!”

王近山的悼词上历任职务为: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而最后职务则是军级——军区副参谋长。这虽是事实,但又显然不妥。邓小平看到这里,沉思片刻,提起笔来把“副参谋长”四个字圈去,用遒劲的字体写上“顾问”两个大字。

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了任命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

199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出版了《回忆王近山文集》。

邓小平题写了书名——“一代战将”。

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词——“杰出的战将,人民的功臣”。

国家主席杨尚昆题词——“王近山同志英勇善战,战功卓著”。

政协主席李先念题词——“人民的战将王近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