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军人应有卓越的抗命(1)

战场上,能够从对手细微变化中判断出他们的军事企图和动向,这是一种真功夫。难怪人家说钟伟——在枪林弹雨中勇猛似虎,机警似鹿,狡猾得像只老狐狸。

1947年3月8日,我军发起三下江南战役,战役的目的是首先集中主力歼灭德惠东北大房身的新1军。

8日晚,钟伟接到林彪命令,要5师北进至中长路东配合1纵歼灭大房身之敌。当钟伟率5师经过朝阳川北时,隐隐约约听见西南姜家屯和王奎店那边的枪声,伴着乱哄哄的杂音。据侦察,得悉敌88师尚在靠山屯及其周围。

钟伟立马聆听半晌,判断说:这是立足未稳之敌,可以打!

林彪第二次来电,严肃命令钟伟速去大房身。而钟伟却回电说:把这股敌人吃掉马上就去。

5师吃掉了姜家屯一个营,王奎店一个营没啃动,退守至靠山屯。

林彪第三次来电,催促执行总部意图。而这时,敌88师和87师主力分别从农安和德惠赶来增援。

究竟是打还是走?

当时5师领导大部分主张走。他们认为,我师孤军攻击敌人,胜利把握不大。总部给北进的任务关系全局,如不北进,将会干扰上级决心,贻误战机,后果严重。

只有钟伟一人主张打,理由是敌88师在退却中,立足未稳,士气不振,我歼其一部有把握。如果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势必与敌行军纵队交叉,被迫投入战斗,仗也打不好,路也走不成,既难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又会错过歼敌机会。

军情如火,此刻,形势不容许“集体领导”,时间不容许“研究研究”。钟伟拍起了桌子:“我是师长,我说了算!谁再说走,我就毙了他!”

5师一边组织攻击、打援,一边给林彪回电:“这儿情况如何如何,是歼敌的好时机,我就在这儿打了,让1纵他们都来配合我吧!”

林彪不愧为林彪。他接到电报后认为,现在战场形势已变,战略部署必须跟着变。林彪当即回电:“改变原来的作战部署,将歼灭大房身之敌部署改为监视,令1师、6师和6纵向靠山屯附近集结,集中主力歼灭敌88、87师。”

12日,1纵1师在郭家屯与敌88师遭遇,毙伤敌800多人,俘敌1190多人。1纵2师、3师也按时赶到靠山屯,将敌87师主力歼灭。

战后有人说:“这一仗打了个本末倒置,把1纵、2纵都调动了,把林总也指挥了。”林彪却说:“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像钟伟在靠山屯那样,三次违抗命令。”

军人应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一些成功战役恰恰是在抗命中取胜的。卓越的军人应当有卓越的抗命,钟伟在靠山屯的抗命是卓越的!在浑河岸边的抗命也是卓越的!

这是1948年10月30日,钟伟站在浑河岸边举起望远镜,遥望西边的沈阳城。此时,他的手中捏着两份电报命令。

一份是中央军委致电东北野司的命令:“建议以12纵及3个独立师由钟伟指挥,由四平以北上车,赶于24日以前全部运抵清原,以急行军开至鞍山、海城,堵住敌向营口退路。此计划甚为必要,请即电高伍照此速办,愈快愈好。”

另一份是东野司令部的命令:“12纵队以一个师围歼铁岭之敌,主力即向巨流河前进,坚决堵截廖兵团回沈阳的退路。”

钟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两难抉择。

六天前,辽西会战刚结束,作为12纵司令员的他接到第一份命令后,即指挥部队从公主岭取直线沿中长路南下,日夜兼程,向海城进发,经过三天三夜和一个上午急行军,行程650里,于29日下午2点抵达开原。当钟伟率部正准备经沈阳以东直插海城时,突然接到第二份命令。

此时,摆在钟伟面前有两个任务:一是军委要求的到海城拦阻沈阳之敌向营口退却的任务;二是东北野司要求的在巨流河阻击廖耀湘兵团退守沈阳的任务。

钟伟却置两份命令于不顾,大声说:“娘的,命令部队过河,向沈阳进军!”

上级的两份命令都没有指示打沈阳,钟伟为什么选择攻打沈阳的作战方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