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说生活欺骗了你,其实是你从未真切地活…

受电影《转山》的影响,很多年轻人觉得西藏骑行简直就是自己最大的人生梦想和追求。如果完成这件事简直是奇迹,西藏骑行纵然辛苦和不易,但是跟人生中其他的挑战诸如干好一份工作、找到一个爱人、赡养年老的父母相比,它并不更难,更糟糕的是有部分想骑行的大学毕业生其实并非热爱旅行、享受骑行,也没有骑行的身体素质和技能,仅仅是因为盲目跟风,渴望刺激与不平凡,以及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称赞的虚荣心理作祟。

我在西藏旅行过,也有在云南骑行和徒步的经历,在路上就曾遇到那些根本没有条件做这些事却仍要坚持,退学、辞职,向父母要钱,向同学、朋友借钱来旅行的驴友,甚至嘲笑反对他们骑行的父母,说他们没有梦想,人生白活了,显露出非常不屑的表情。

尽管他们有热血青年的动人模样,我却觉得他们一点都不可爱,对他们的行为也不认同。他们不仅不成熟不懂担当,而且非常浮躁、虚荣和自私。

这些事对我的触动在于: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会这样粗暴单一,动不动就辞职、退学?当理想与现实有差距

时,他们是否有能力去缩短这中间的距离?当他们过了一段新鲜刺激的旅途生活之后能否回归现实,承担起平淡生活?还有他们是真的“追逐梦想”,做得到为自己的梦想吃苦、努力、拼搏,还是打着“追逐梦想”的幌子逃避上学、毕业、就业的现实压力?

一个大学毕业生当然可以去gapyear,但一定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来,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而不是头脑发热,一味渴望新鲜刺激,如果在gapyear 中不仅能欣赏路上的风景,还能不断累积和增强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未来生活方向,那是非常有益的一段人生经历。

一个心怀梦想的人是可爱的,但为了所谓的梦想,残忍地伤害家人和朋友,则是可耻的。实现梦想的方式如果不是建立在自己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爱我们之人的痛苦之上,我们的梦想则是虚弱和空洞的,我们的人生同样也是虚弱和空洞的。

我一直认为,一个成熟而有力量的人,意味着能够独立思考,不狂热不盲从,不会被大众媒体轻易忽悠;意味着价值观的开放和提升,能够包容和接受多样化的价值观,而不是当别人与他的价值观不同时就散发出扬扬自得的优越感;也意味着对梦想实现的方式和手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能够依靠自己试图去将梦中的世界变为现实,而不是用“追求梦想”的方式逃避着所有现实和生活的风雨,把梦想当一个温暖的藏身洞穴,更不是让父母或者身边的朋友为自己所谓的梦想买单,承担痛苦;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梦想不仅是个口号,还散发着恶心人的恶臭。

吴苏媚在《去印度学倒立》的后记中说:“单漂旅行是修行,结婚生子也是修行。修的都是温柔与耐心,修的都是对宇宙恒定规则的臣服,修的都是对他人和万物生灵的慈悲。如果修的都是爱,那就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任何区别……旅行不是现实生活的对立面,旅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不是逃避现实生活,旅行就是生活本身,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是不可能被逃避的,就像一座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如何去面对它,有着不同的方法以及位置、角度。”

有的时候我们爱得深爱得痛仅仅是因为没有得到;迷恋远方仅仅是因为还未到达,厌恶故土仅仅是因为待得太久;热爱梦想仅仅是因为还未实现;追逐激情仅仅是因为害怕平淡。因此我常常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逃避生活,不要害怕生活的平淡,不要被这些生活的假象所欺骗,要永远直面生活;如果你说生活欺骗了你,其实是你从未真切地活在生活中,而是活在自己对生活的想象里。

就像我在《行者蓝调》一文中说的那样:重要的不是在别处寻找生活的新鲜、刺激、不同和改变,而是在这处的生活中创造新鲜、刺激、不同和改变。在日常生活中永葆好奇之心,能够创造快乐,书写不同,跟随变化,对抗得了生活的疲惫与厌倦,以及能够欣赏细微、简单之物的美好应该算得上一种才能,这种才能比如何赚钱,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坚强合格的背包客更具现实意义,也对一个人的生活更重要。拥有这种才能的人会拥有较高的人生体验和生命质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