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助工商,救济农村
一家成熟的银行,不但要有吸收存款的能力,还要有向外放款的魄力。陈光甫作为一流的银行家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在创业之初,就表达了要扶助民族工商业的意愿,对申新、永利、大生和福新集团的面粉业、纺织业、化工业、水泥公司等实业都慷慨放款。
据统计,“当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对国内工厂的押放款通计2300多万元,占全行押放款总数的34%以上;1934年,放贷给国内各工厂的资金总额更达到3400万元,占全行放款总数的41%。其中向在民族工业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的纱厂放款达1900万元,占工业放款总数的57%”⑧。整个20世纪30年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商业放款数额一直占据全部放款数额的1/3左右,远远超过当时任何一家商业银行。
陈光甫不仅在放款方面大力向民族工商业倾斜,而且也极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是荣毅仁家族的第一批创业者,他们凭借着超人的胆识和坚韧的精神为他们的面粉厂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当时,棉纱是最热门的行业之一,有点像今天的高科技。荣氏兄弟腾出手来,开始向棉纱行业进军。他们拿出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了申新纺织无限公司,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简称申新一厂)。由于经验丰富,人脉广泛,经过了16年的发展,荣氏兄弟将申新纺纱公司从申新一厂扩展到了申新九厂。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面粉和纺纱业都受到了外国大量倾销品的挤压,荣氏兄弟的生意逐渐陷入困境。为了使紧张的局势得到缓解,一向胆大的荣氏兄弟就以申新七厂作为抵押向汇丰银行等几个银行贷出了大笔款项。没想到,这笔贷款并没有使公司完全摆脱当时的危机情况。然而,还款日期一到,以汇丰银行为首的那几家银行就全力逼迫荣氏兄弟还款。见荣氏兄弟无力还贷,汇丰银行就打算将他们抵押的申新七厂以廉价拍卖出去,以抵押贷款。当时申新七厂总资产价值大约500万元,而汇丰银行为了尽快收回贷款,拟以250万元拍卖给日商。这一举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愤慨。陈光甫得到消息后,四处找人,多方托关系,联合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组织银团放款给申新七厂还贷,终于,在各方的努力下,申新七厂没有遭到贱卖,又回到了荣氏兄弟手中。之后,陈光甫还帮助荣氏兄弟经营该厂,使他们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1933年,著名化工实业家范旭东创建硫酸厂的时候,陈光甫也尽其力帮助。20世纪20年代初,范旭东创建了亚洲第一家纯碱工厂——永利碱厂,在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工厂走向正轨之后,他决定发展硫酸产业。创办硫酸厂需要巨额资金,当时永利碱厂虽已正常运营,但利润还远远不足以支持硫酸厂的创建,为此,范旭东只好寻找外援,拉拢资金。他向盐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金城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各大银行寻求帮助,极力争取他们的支持。
陈光甫与范旭东没有过多交情,但十分敬重范旭东的为人,加之时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副总经理的邹秉文大力支持农业建设,深知化学肥料对农业的促进作用,便十分赞成范旭东办化工厂,并积极为其多方奔走,最后经过不懈努力,资金问题得以解决:由永利碱厂自行筹资300万元,再由中国银行、金城银行、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等各大银行组成的银团出资550万元承购永利发行的公司债券。
据记载,1934年,一向放款谨慎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那一年共投资了70多家企业,其中只有永利一家达到了90多万元,投资额在5万元至20万元之间的企业不足10家,其他的都不超过5万元。
像上述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不过陈光甫放款并不是盲目信任朋友,而是在充分调查之后才放款,放款之后也很重视跟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