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传》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8)

顾涌比黑妮复杂得多。丁玲说:“当时任弼时同志的关于农村划成分的报告还没有出来。指任弼时1948年1月12日在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所作《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讲话。这个报告全面系统地就划分农村阶级的标准等问题阐明中共中央的政策,毛泽东亲自修改后,由新华社转发全国各地,并印发小册子,成为各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策文件。此前的中共中央1946年“五四指示”和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都没有提出或重申划分阶级成分的标准。我们开始搞土改时根本没什么富裕中农这一说,就是雇农、贫农、富农、地主。我们的确是把顾涌这一类人划成富农,甚至划成地主的。”丁玲总是忘不了作为顾涌原型的那个富农上台献地时,那一双破鞋,那一条一截一截破绳子接起来的腰带,她认为,顾涌“决不能把他划成富农,他应该是一个富裕中农”,“凡是以劳动起家的,我们把人家的财产、土地拿出来,是不大妥当的,也是说不过去的”。但拿给地委书记赵振中看时,他“非常不同意”,“他说还是应当分他的地”。“我当时很苦恼,觉得没办法,但也没法讲,心里却还是不同意,于是无可奈何,又下农村去了。下去以后,正赶上‘贫雇农路线’,我就更不敢讲话了。后来少奇同志来了,他了解了这个情况,说这样搞法不好。从此,我才把自己的意见肯定下来。”实际上丁玲在小说中并没有彻底解决对于顾涌的矛盾心理,转载这部小说的莫斯科《旗帜》杂志开座谈会时,编辑向她提问说,顾涌究竟是富农还是中农,如果是富农,就不该写得这样好。丁玲在1949年5月为俄译本写的前言中解答说,顾涌“是个家境富足的农民,但他自己辛勤劳动,不雇工,生活简朴。……他们与富农显然是不同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