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和隆科多的过山车人生(下)(3)

年羹尧本想为自己申辩,但是说不出一个恰当的理由,此时的年羹尧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紧接着,雍正火速下令,将甘肃、陕西、四川三省的高官进行调换,以此清除了年羹尧在西北地区的势力集团。同时,雍正还把年羹尧头上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的头衔全部免掉,把他贬到杭州去做杭州将军。虽然杭州向来是烟柳繁华之地,环境要比西北好得多,所任的职位也没什么变化,但是年羹尧没了实权,仅仅是个有名无实的闲职将军,成了任人宰割的光杆司令。

年羹尧到了杭州之后,很多人都写奏折参劾年羹尧,其中就有年羹尧的亲信直隶总督李维钧。李维钧连上三份奏折,给年羹尧盖了三顶帽子:“挟威势而作威福,招权纳贿,排异党同,冒滥军功,侵吞国帑,杀戮无辜,残骸良民。”(引自《永宪录》)里面的任何一条罪状,都足以让年羹尧死上一百回,当然,这些大臣之所以纷纷站出来讨伐年羹尧,多半和雍正皇帝此前利用奏疏分化“年党”的行动有关。

面对已经堆成山的弹劾奏折,年羹尧真是百口莫辩,当然,雍正也不可能给年羹尧解释的机会。没过多久,雍正就把年羹尧杭州将军的头衔也免了,他命令年羹尧以“闲散章京”的身份待在杭州,并派专人看管。如此一来,年羹尧“正省级”高官的头衔就被抹掉,成了监视居住的状态,这和囚犯没什么两样。

至于如何对年羹尧进行裁决,雍正又让各省的督抚们去讨论,这时的雍正已经不大关心年羹尧了,因为此时的年羹尧已经失去威胁,但大臣们都要看皇帝的脸色行事,于是纷纷建议处死年羹尧,这样的结果正是雍正所希望看到的,于是,对年羹尧的最后裁决也就敲定了。

雍正三年(1725年)九月,雍正下令逮捕年羹尧,十一月押解至京,十二月,刑部给年羹尧罗列罪状,共列出九十二项大罪,刑部请求严正典刑。

面对这些罪状,雍正说,其中够得上判处极刑及立斩的有三十多款。不过,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也为了体恤年羹尧此前的功勋,雍正并没有对年羹尧处以极刑,而是赏赐年羹尧自尽,保留全尸。

年羹尧临死之前,上疏雍正皇帝,希望能饶他一命,雍正回道:“尔自尽后,稍有含怨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所万劫亦不能消汝罪孽也。”(引自《雍正朝起居注》)意思是说你(年羹尧)死了以后,如果对这样的惩罚不服气,就应该想想佛书里面所说的永堕地狱,你现在这个罪过在地狱里就是经受一万次劫难也无法赎罪。看到这样的回复,年羹尧自知必死无疑,于是用一条白绫了结了自己的生命,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说完了年羹尧,我们再来说隆科多。

与年羹尧相对简单的功臣身份不同,隆科多不仅仅是雍正登基的大功臣,还是雍正皇帝的舅舅,更是雍正儿时的玩伴,是真正的皇帝家里人,那么,隆科多究竟是如何惹怒雍正的呢?

不同于年羹尧的嚣张跋扈,隆科多相对来说是比较收敛的,虽然隆科多也插手过朝政,但多是在其权力范围之内,而且隆科多对雍正始终是尊敬有加。和年羹尧的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在于,隆科多是个极为精明的人,他在协助雍正之前就已经有过精心筹划,在雍正即位之后,他主动申请辞去步军统领之位,把这样一个时刻牵动皇帝神经的职位让出来,不仅可以避嫌,也可以让雍正对自己心存好感,这些都是寻常大臣所不曾有的见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精明之人,最终却和年羹尧一样,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雍正三年(1725年)五月,雍正先是公布了年羹尧的罪行,接着便斥责隆科多,还把年羹尧和隆科多并列,说他二人“几陷朕于不明”。除此之外,雍正还指责隆科多屡屡参奏胤禩,害得胤禩落得如此下场。我们都知道,打击胤禩全是雍正一人所为,而此时雍正竟然把隆科多和胤禩联系在一起,这显然是故意给隆科多安插罪名,震慑隆科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