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胤祥。雍正本名胤禛,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儿中国古代史,你一定知道,皇帝的名讳是必须避讳的,本来康熙的所有皇子几乎都是“胤”字辈,什么胤禵啊,胤禩啊,胤祥啊,可是等到雍正登基,为了避皇帝名讳,雍正所有的亲兄弟都只能把自己名字里的“胤”改为“允”,如此一来,胤禩、胤祥就变成了允禩、允祥。但胤祥不同,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允祥”,但是,胤祥始终都是雍正的左膀右臂,为雍正出力最多,因此,在胤祥病逝之后,雍正明确表示,将“允祥”重新改回“胤祥”,令其配享太庙,这也成为清代唯一一个不避皇帝名讳的事例。
除了避讳一事之外,还有很多细节能看出二人的兄弟感情,比如,雍正赏赐给胤祥的园子就在圆明园旁,墓穴之地也赏赐在了泰陵(雍正陵墓旁边),虽然胤祥并没有接受雍正的这番心意。
再说隆科多。康熙在位时,隆科多就已经是步军统领,深受康熙的宠信。
康熙驾崩后,传位遗诏还是隆科多负责对外公布的,所以说,雍正能够登基称帝,隆科多的功劳不小,所以后来他又成了雍正的宠臣。
如此说来,我们也就明白了雍正的心意。虽然他让胤禩和马齐担任了总理事务大臣,但同时他也把自己的两个心腹胤祥和隆科多摆在了同样的位置,雍正这样做,就是想让这二人同胤禩集团形成制衡,以便给自己壮大力量争取时间。
稳住了胤禩集团,雍正便把矛头对准了另一个身份特殊的皇子——胤禵。雍正和胤禩只能算作同父异母的兄弟,而雍正和胤禵却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但是亲兄弟未必有亲密的感情。相反,胤禵和胤禩走得更近一些,至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还得从头说起。
偏爱幼子,这似乎是人之常情,天下每一个母亲都是如此,雍正皇帝的母亲乌雅氏也是这样。从一些历史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蛛丝马迹,也正是因为雍正的母亲乌雅氏偏爱小儿子胤禵,从而导致了雍正和亲弟弟胤禵的关系不佳。
等到皇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人们的焦点都放在了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身上。如前文所述,等到康熙驾崩后,胤禩集团成为雍正皇权最大的威胁,而此时的胤禵却正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此时的他跟胤禩走得非常近,许多人都把他看作八哥党的成员,但胤禩和胤禵本人都不这么认为。
康熙驾崩之时,胤禵正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在西北打仗,接到父皇驾崩的消息后,胤禵受命急速赶回京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雍正之所以急召胤禵回来,是为了剥夺他的兵权。有人会疑问,胤禵既然手握兵权,为何如此轻易就束手就擒了呢?难道他不会起兵造反吗?事实上,胤禵不是没有造反的心,主要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他造反——胤禵虽然常年在西北领兵,但是手下很多亲信的家人都留在了京城,所以即使胤禵名望再高,他们也绝不可能跟着胤禵造反。更何况,在胤禵身边还有不少雍正的耳目,别的不说,年羹尧就是专门负责随军监视胤禵的。所以,胤禵就是想造反也根本不可能成功。
当胤禵觐见雍正这个亲哥哥时,他的内心充满了不甘,所以他并没有凑上前去对雍正行礼,而是远远地向雍正叩头,这显然是在向雍正表示不满和抗议。雍正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并没有责怪胤禵的失礼,而是谦逊地向前移了几步,想要扶住胤禵。然而,胤禵却纹丝不动,目无表情,这就让雍正有点儿尴尬和难堪了。
此时,站在一旁的一等蒙古侍卫拉锡看不下去了,他拉住胤禵的手臂,把胤禵直接拖到了雍正身前,这才勉强让胤禵行了礼。事后,胤禵对拉锡的无礼之举非常恼怒,他严厉地呵斥拉锡为下等人,并扬言要让雍正给拉锡治罪。而这正好给雍正留下口实,于是雍正借此削夺了胤禵的王爵,只留给他一个贝子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