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后来力挽狂澜的张居正,也并非洁身自好,他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经济腐败问题。在张居正去世后不久,万历皇帝对这位曾经的恩师进行了反攻清算,查抄了张居正的家产,查出“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
从嘉靖到隆庆,再从隆庆到万历,明朝的历史虽然被张居正狠狠地拉了一把,但是,历史的车轮依然朝着黑暗的深渊滑去——抗倭援朝、阉党之祸、对战满蒙等,这一系列的事件下来,明朝的烂摊子也终于交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上。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立志中兴大明王朝,他先是端掉了以“九千岁”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又效仿明太祖惩治贪腐,提出了“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的主张。然而,这一主张刚一提出,就被户科给事中韩一良兜头泼了一盆冷水。韩一良对明朝官场的潜规则直言不讳,他列举了种种行贿纳贿的现象,并告诉崇祯皇帝,但凡是给大明朝当官儿的,都得行贿,要给领导报账,要给上司送礼,还要述职考核,花钱打点的地方实在太多,这些钱既不会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缝里钻出来,这些钱从哪儿来?
只能贪污。
崇祯仅仅提了一个口号,就遭到一个小小的户科给事中的“当头棒喝”,反腐还如何进行得下去?于是,崇祯一颗勃勃的反腐雄心就此失落,反腐一事也不了了之。事实上,崇祯对于明朝腐败根源的认识是严重不足的,他以为空喊两句口号,推行一两条政策,就能完全遏制住官员的贪腐之风,最终,残酷的现实给崇祯上了最生动的一课。
贪腐给崇祯朝造成了极为严重的财政亏空,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我们单从军饷方面来窥探一下明末财政危机的严峻程度。
一直到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明朝军队被朝廷拖欠的饷银高达数百万两,许多士兵经年累月得不到军饷,只能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着肚子打仗,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和士气自然可想而知。而且,长期得不到应得的供给,必然造成士兵内心愤怒的积压,这也是造成士兵哗变的主要原因。
崇祯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他曾对在辽东作战的孙传庭叹息道:“措兵难,措饷更难。”因为国库里的银两已经被他手下的大臣们拿光了,而地方上因为农民起义根本无法收取赋税。我们常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皇帝拿不出钱,下面的士兵为什么还要再给你卖命呢。
可见,严峻的财政危机已经完全绑架了大明王朝,朝廷根本拿不出钱,任何政令都无法得到落实,崇祯皇帝也只能是空喊口号、画饼充饥。再后来,就是连年的天灾人祸,公元1644年,随着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王朝终于覆灭。然而,内忧和外患仅仅只是明朝灭亡的表象归根结底,明朝是被骨子里的腐败拖垮的,被腐败造成的巨大财政亏空所拖垮的。从万历,从嘉靖,甚至从明英宗开始,贪腐问题就一步步穿透了大明帝国的肌理,并最终威胁到帝国的心脏,使得它逐渐走向了灭亡。
由此可见,贪腐问题是一剂慢性毒药,它往往不会导致直接的死亡,但它如同蛀虫,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彻底腐蚀掉一个王朝的根基,并最终摧毁整座帝国大厦。
看了这么多历史的兴衰成败,如果我们站在雍正当时的立场上,或许就理解雍正反腐的刻不容缓了。雍正自小受到汉文化的熏陶教育,对于这样的历史典故和教训早已熟稔于胸,因此,前朝的历史教训给予了雍正打击贪腐的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