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政治实践与新民主(1)

自1937年年中以后,战争耗费了毛泽东的主要精力,建立并巩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任务也十分紧迫。这种紧迫性,一部分体现在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行政机关和他们的支持者提供日常必需品(食品、物资等),以及建设教育和医疗基础设施,兑现共产党对农民的承诺;同时也体现在为共产党军队进行抗日提供军事物资、开展工业建设这个方面。这种紧迫性最后还体现在这样的愿望之上,即将毛泽东所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治觉悟贯彻到实践当中去。这些目标如果都能实现,那么延安将会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典型,也成为国内外所有支持者的向往之地。

随着“一切服从战争”口号的提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稳定当地社会,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他们制定选举制度,在当地招贤纳士,同时还以选举的方法面对农民发起大范围的教育活动,因为他们将成立自己的自治政府。中国共产党以适度的方式重新分配土地,借助一套激励的机制来动员年轻人参加战斗,其中包括减轻家庭赋税,为其家庭成员提供免费教育。中国共产党还通过了提升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的婚姻法,倡导妇女解放。最重要的是,农民们建立了自下而上的组织,将毛泽东主义的政治理论基础——“群众路线”贯彻到了实践当中。尽管中国共产党一直是这种正确实践的主要贯彻者和一切基本方针的制定者,但这些自发成立的组织给了缺乏自信的农民们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他们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也随之得以飞速地壮大起来。

1949年以后困扰中国的问题就在这时浮出水面。其一是官僚主义与人民大众的政治生活之间的固有冲突:官僚主义来源于权力高层,其目的是预见性;而人民大众的政治活动则需要发动群众,有很大的机动灵活性。男性农民和他们新近被赋予了权利、家庭地位得以提升的妻女之间则面临着另一个问题:男人失去了对女人的控制权,对此他们颇有怨言。同理,军队的物资需要和百姓的物资需求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诸如杂志、报纸类宣传媒体的言论自由,与共产党所制定并强调的理论方针也有冲突。最后,被作为保持并增强生产力模式、鼓励发展的工业,大部分都因为分布零散并且带有私有性质,现在都多少面临着来自中共中央所制定的规划带来的压力。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经济发展的脚步仍然十分迅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劳动力,提高生产力,合作社纷纷建起。诸如砖窑厂之类的私人工厂被改造成小型工厂。当地也首次找到了如何冶炼生铁的方法,几个急需的军火库也建立了起来。诸如此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成就都充分说明,只要合理地抓住重点,有正确的领导和团结一致的社会力量,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不但可能,而且非常有可能。

指导这个社会共同体的理论被称为“新民主主义”。毛泽东在1940年早些时候的文章中,对这一理论作了清晰的阐述。当时,延安地区的领域范围正在逐步扩张,发展也在加快。新民主主义呼唤各阶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一个联合政府,逐步向社会主义目标迈进。因此,新民主主义将不以发动激烈的阶级斗争,通过剥夺资本家、军阀和其他社会特权阶级的手段来支持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社会各界的“爱国人士”共同参与的爱国主义阵营的大联合,包括所有帮助或投身抗日的爱国者,以及协助提高生产以满足战争及其他方面物资需求的爱国者。在毛泽东主义的术语中,新民主主义就是一种政治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创立,为的是在全球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下,满足统一战线的需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