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皇帝难当(2)

至于十国之外,割据者更是多如牛毛。它们称霸一方,忽起忽灭,令人眼花缭乱。整个中国版图,支离破碎。从普通士兵,到藩镇节度使,再到禁军大将,叛乱此起彼伏。

“王政不纲,权反在下,下凌上替,祸乱相寻,藩镇既蔑视朝廷,军士亦挟制主帅,古来僭乱之极,未有如五代者。”清人赵翼可谓一语中的。正是由于“王政不纲”,由于秩序的破灭,由于“权反在下,下凌上替”,皇甫晖才能劫持赵在礼造反,邺都内外的叛军才能劫持李嗣源叛变。

同光四年四月初一,洛阳被浓浓的黑烟吞噬。绛霄殿下,旧主人李存勖的尸骨,早已在火光中化为灰烬。在李嗣源开进洛阳的最后时刻,李存勖昔日宠信的伶人背叛了他,杀死了他。那时,留在李存勖身边忠心耿耿抵抗叛军的,不过李彦卿、王全斌等十余人。

叛乱结束了,但乱世远远没有终止。无论是发起叛乱的小卒皇甫晖,还是抵抗叛军的将校李彦卿、王全斌,他们并不知道,在这样的乱世,究竟要打杀到何日,未来会如何?

当然更不知道,后来会是一个名叫赵匡胤的人改变了这一切。

而冥冥中,魏州兵变的最大“受益”者——李嗣源首先和赵匡胤扯上了关系。

李嗣源(称帝后改名李亶)在废墟中继承了后唐,因为统御有方,去世后得到“明宗”的庙号,被后世称为五代第二明君,仅次于那位名垂青史的改革家周世宗。

李嗣源本是个斗字不识的文盲,四方奏章都要委托心腹重臣、枢密使安重诲来诵读。但安重诲的水平也不高,李嗣源只好另设端明殿学士的职位,让儒士冯道、赵凤担任此职,给自己当顾问。

但李嗣源与冯道们的努力,并没有使后唐的局势发生根本性转变。其中有三股势力叫他头疼不已。

一股势力是彪悍武夫。自唐朝均田制度崩溃后,兵源枯竭,中央政府一蹶不振。各地集行政、财政、司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的节度使们不断招募职业士兵,拥兵自重,甚至自立为帝。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子,一夜之间尽人可做。悍将安重荣曾大言不惭地发出过这样的豪言壮语:“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另一股势力是老兵油子。节度使赖以割据的职业军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最拿手的绝技是逼迫老板给自己发奖金。老板若不同意,轻则被炒,重则丢命。然后他们再拥立一个肯出钱的老板。李嗣源就是这样被士兵拥上皇位的。唐末以来,“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的局势愈演愈烈。

还有一股势力是贪忍文吏。与武人相对的是文人。生在武夫当国的时代,宣讲“礼义廉耻”的士大夫只好收起自己的长篇大论,秀才遇见兵,活命才是硬道理。文化人想明哲保身,刀笔吏却想大捞一把。大多数刀笔吏受教育不多,执政后热衷于党同伐异和搜刮民脂民膏。

如果不能将这三股势力摆平,朝廷将永无宁日,更别提什么江山一统、天下太平。不仅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的生命与财产毫无保证,就连皇帝一天到晚也只能战战兢兢。面对从原版大唐到山寨后唐丢下的烂摊子,自己缺乏才识又无智囊相辅的李嗣源特别无助。显然,要收拾这个经由一百五十余年层层堆摞起来的烂摊子,仅靠一腔热血,难以胜任。

有心治乱,无力回天。李嗣源累了,甚至不愿继续做皇帝。这天夜里,他屏退左右,在宫中默默点燃三炷香,虔诚地向上天祷告:“苍天在上,臣本异族之人,哪里有能力可以治理好天下呢?可是这世间的战乱实在太久,愿苍天早日降下一位圣人来拯救苍生吧!”

上天未负嗣源。就在第二年春天,后唐的都城里,一个被称为“香孩儿”的婴儿呱呱落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