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易逝:朱可夫元帅的浮沉(2)

六个月后,希特勒企图对红军再次施以重击。这次的攻势是在南方,目标是占领苏联的巴库油田。在德军向南推进的势头正劲的时候,朱可夫发挥了核心作用,策划了1942年11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那是一场包围战,把30万德军士兵困在了那座城市。继这场辉煌的胜利之后,他又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中大获成功,消灭了德军仅存的装甲后备力量。1943年11月,朱可夫和未来的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驱车进入被收复的乌克兰首府——基辅,受到了成群结队的人们的热烈欢迎。1944年6月,朱可夫负责协调从德军手中解放白俄罗斯的“巴格拉季昂行动”。“巴格拉季昂行动”使红军兵临华沙,并于1945年1月占领了波兰首都。“维斯瓦河—奥德河行动”由此拉开序幕,朱可夫的军队在这次攻势中横扫波兰,进入东普鲁士,并将柏林置于打击的范围之内。1945年4月,朱可夫指挥苏军向柏林发起总攻。夺取德国首都的惨烈战斗让苏军付出了8万条生命的代价,但到4月底,阿道夫·希特勒自杀了,苏联旗帜飘扬在帝国国会大厦的废墟之上。1945年5月9日,正是朱可夫正式接受了德国的无条件投降。

在1945年6月检阅了红军陆海空部队之后,作为苏联的顶级战士,朱可夫的战后生涯似乎注定会同样辉煌。1946年3月,他被任命为苏联所有地面部队的总司令。可是,三个月的时间都还没到,斯大林就解除了他的职务,并把他贬为敖德萨军区司令。

朱可夫之所以被解除职务,表面上是因为他对斯大林不忠、不敬,并把苏联人所谓的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过多地归功于他自己。但实际上,朱可夫忠于斯大林,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如果说有谁该得到“斯大林的将军”这一称号的话,那就是朱可夫。的确,在自我吹嘘方面,朱可夫不甘人后———至少私下里是这样———可那是全世界高级将领的通病,其中也包括他在苏军统帅部的支持斯大林解除其总司令职务的许多同僚。事实上,让斯大林真正感到不满的是朱可夫独立的个性以及他按照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真话的习惯。这种品质在战时对独裁者是很有用的,但在和平时期就不怎么值得称道了。因为此时的斯大林感到,除了自己,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建议。像朱可夫一样,斯大林也可能有虚荣心。他对自己的副手在战争期间和战争刚结束时受到的关注感到嫉妒,尽管在树立朱可夫作为一名伟大的将军的威望方面,他本人也曾经推波助澜。斯大林如此对待朱可夫,也是向其他将领传递一个信号:既然他们中最有名的、与斯大林关系最紧密的朱可夫都会遭遇这样的命运,那么,他们中的任何人,要是不老老实实,也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