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一个以权谋私甚嚣尘上、金钱铺路不足为奇的社会,在教育、住房、医疗这“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代,有谁知道那些“成功”的路上,有多少竞争的辛酸、拼搏的痛楚呢?在这条路上,又有多少不顾自身条件而误入迷途、屡败屡战、甚至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追梦人呢?总之,当人们纷纷放弃普通平凡的生活,而把出人头地、高人一等当作自己的梦想时,就很容易造就一个病态的社会。
2012年11月,也就是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不久,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前往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历史题材展览《复兴之路》。参观结束以后,刚上任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从此,“中国梦”进入官方话语体系,成为主流媒体热议的一个话题。
如前所述,回想这大半辈子的经历,虽然一直被梦想包围,但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始终未能实现。
三
其实,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梦想,或者说不同的“中国梦”。比如洋务派的梦想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达到强兵富国的目的,从而维护大清王朝的一统天下。没想到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这一梦想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粉碎。
洋务运动失败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在西方技术的背后,还有个政治制度的问题。所以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梦想是通过变法来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然而,这次变法虽然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却被已经退休的慈禧太后镇压了。因为这件事发生的1898年是中国戊戌年,又因为变法仅仅维持了103天,所以历史上称之为“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变革的潮流已经不可阻挡。于是,清王朝在世纪末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打击之后,不得不在20世纪的最初几年推行新政。清末新政开始以后,中国人纷纷出国留学,寻求救国之道。在此期间,日本因为“路程近、费用少、同文同种”等原因,成为人们出国留学的首选。到了1907年,中国赴日本留学的人数超过五万,从而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蔚为壮观的留学热潮。
有鉴于此,美国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把庚子赔款用于人才培养的建议。经过反复协商,中国政府从1909年开始选送优秀学子赴美留学,这些人学成回国后进入教育、科技、工商、政治、外交等领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人统计,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81位当选的院士中,清华出身的就有29人,其中包括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人,而清华大学的前身就是专门为留学美国成立的游美肄业馆。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日本是在学习西方以后才强大起来的,所以东游日本的中国人在那里只能得到二手经验,不容易直接“取得真经”。此外,由于环境的影响、知识的欠缺和人格的局限,这批人在思想上具有独断性、政治上具有革命性、行动上具有破坏性。比如学界的陈独秀、李大钊和鲁迅,政界的蒋介石、阎锡山和汪精卫,基本上都是这样。相比之下,以庚款留学生为主体的那些知识分子,因为对科学、自由、民主、宪政的理解,在人格上更有独立性,在学术上更有开创性,在政治上更有建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