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说的历史结点(10)

南诏灭爨之后,曾将宁州地区的西爨白蛮20万户居民,强行迁往滇西永昌一带,这一地区人口迁走之后,与之相连地区的东爨乌蛮则迁入原西爨地区定居。由于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原有的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在经过了南诏大理国几百年的进一步发展之后,到了宋代,这里的经济文化逐步得到了恢复,人口也随之繁衍起来,继而形成了以麒麟、陆良为中心的包括滇东、滇南地区在内势力较为强盛的37个部落,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曾经在很大程度上借助过这股强大的力量。

因此,大理国建立之后,对这分布于滇东、滇南广大地区的37部特别优抚,通过联姻、封赐将这37部首领纳人大理国的统治集团,成为统治这一广大区域的政治上的代表。

但是,在37部落之外的广大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联系松散,他们并没有将大理国放在眼里,时而进行反叛,到大理国第五代王段素顺时期,边远地区的这种反叛更为激烈。

于是,公元971年,段素顺令宰相段子琢和驸马段彦贞等率兵东征,以平息叛乱。东征大军从大理国出发,一直打到今天文山的富宁一带,扫除了反叛势力,再回头讨平了求州等三邑地区,于这年三月来到石城,再东去讨伐了云贵交界一带的叛乱,终于平定了边远地区的民族叛乱。

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大理国对上述地区的统治,段子标、段彦贞对37部首领封官赐职,赏赐恩惠。

与此同时将这37部首领召到石城,歃血盟誓。这肯定是一次激动人心的聚会,这些部落首领们骑着高头大马,带着自己的护卫队从各自的领地上招摇而来,一路黄尘滚滚,旌旗飘扬。

在结盟仪式上,他们用黄金和朱砂为证物,以表示结盟之心如黄金般的坚硬,似朱砂般的赤诚,并刻石立碑,永传后世。

民族团结.和谐共处毕竟是人类多数人共同的心愿。这块碑自然成了今天我们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特别是研究大理国时期37部落历史的极为珍贵的资料。有了这块石城会盟碑,我想,石城遗址究竟在什么地方,就不再重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