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中产以上(1)

鲁迅自认为是“中产的知识阶级分子”,那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应该算是富裕的知识阶级分子,胡适介于二者之间,他没有梁启超等人那么富裕,但远比鲁迅要多一些“财务自由”。有人甚至认为,如以纯粹的文人论,胡适的收入应该算是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收入中的冠军。

因为在美国读书时给老乡陈独秀的杂志投稿,陈独秀推荐胡适任北大教授,1917年,26岁的胡适学位还没有拿到,就回国任教。北大教授薪水优厚,该年4月,胡适给母亲写信说:“即此一吉事,已足满意,学位乃是末事耳。”9月,胡适给母亲写信,在北大饭钱每月才9元,他和高一涵合租一房:“彼处房钱不过六元,每人仅出三元耳。合他种开销算起来,也不过每月四五十元之谱。”据说,扣掉所有的生活费,胡适每个月可以存下230元,足够北京穷苦人家两年四个月的开销。

胡适上课一个月,即加薪为本科一级教授,月薪从260元加到280元。胡适给母亲写信说:“此为教授最高级之薪俸。适初入大学便得此数,不谓不多矣。……即仅有此数亦尽够养吾兄弟全家。”据美国社会学家于1918年、1919年在北京的社会调查,换算出胡适一个月280元的薪资,可供当时北京五口之家的穷人开销三年。1919年度美国副教授的平均年薪是2486美元,正教授的平均年薪是2628美元。胡适在北大的教授职称实际上等于美国的副教授。他的月薪是280元,换算成年薪就是3360元。换算成美元,胡适的年薪相当于3300美元,比美国正教授的平均待遇还遥遥超过将近700美元。有人认为,蔡元培等人建立的现代中国大学,一开始就跟国际同步,也在于这种高薪给予知识人的安全感。

胡适虽比鲁迅小10岁,但他赶上了好时候。即他就职的现代中国大学与国际接轨,跟鲁迅所在的教育部等相比,要优待得多。26岁时的胡适拿的月薪要高于36岁的鲁迅的月薪。不仅如此,做公务员的鲁迅还没有胡适在文化界的资源多。鲁迅到39岁即1920年时才有兼职的讲课费,到41岁即1923年才有了69元的稿费。而胡适在1918年即有稿费收入了,且是高稿费,当时的小报稿费千字一元起(今四五十元人民币),高者两三元;学术杂志高者也就四五元,但商务印书馆元老张元济日记1918年2月2日载:“胡适之寄来《东方》投稿一篇,约不及万字,允千字6元。此连空行在内。”当年3月胡适给母亲写信,“昨日商务印书馆有送来第二次稿费现洋45元,正好应用,这时候的45元,真抵得80元的票子。明天晚上,我在会馆请北京的同乡吃喜酒,大约两桌人”。

胡适的资源确实要多一些。他年少成名,进入文化领域,当时中国的文化产业算得上是“朝阳产业”。现代中国大学、现代中国新闻、现代中国出版都迅猛发展。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就希望挖到胡适。张元济的日记1919年4月8日载:“托伯恒转托陈筱庄约胡适之,月薪300元。”可见在个人的生活中,青年胡适有“海阔天空”的条件。

胡适的生活较公务员们宽裕得多。他结婚时自己就支付了600元左右,相当于今天的30000元左右的费用。27岁时的胡适请北大朋友吃饭,一次就花掉了60元,相当于今天的3000元左右。他租住的钟鼓寺14号是个四合院,共有17间房屋,9间正房,5间偏房,加上厢房、耳房。庭院不大,有几棵小树,几盆夹竹桃。月租20元,相当于今天的800元左右。胡适租这样的四合院,也是希望把母亲接来一起住。

胡适的生活显然是今天北京的屌丝们难以相比的。他的住处也是一处比一处宽敞,到入住米粮库四号院时,更成为朋友和文化人的中心。米粮库胡同是文化人的聚居地,陈垣、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徐悲鸿、徐志摩、丁文江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一号住着陈垣、傅斯年,三号住着梁思成、林徽因,胡适住四号院,这些人算得上是“京派文人”的基础。具体到胡适,他的家也是一时的文化中心,胡适的家是亲友的临时栖身之所,徐悲鸿、徐志摩、丁文江等友人,石原皋、胡成之等亲戚甚至长期住在那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