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卡波特和佩里·史密斯——《冷血》侧读笔记(2)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一方面,这个名叫佩里的囚犯毫无疑问就是座金矿,如果能挖出他身上的宝藏,那么,卡波特将开创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并写出一本精彩到让人无法呼吸的非虚构小说,这点,我想是最吸引他的;另外一方面,这个小个子囚犯身上自有迷人之处,他喜欢诗歌,喜欢用吉他自弹自唱,他能唱大概二百多首圣诗和情歌,从《粗糙的老十字架》到科尔·波特,除了吉他以外,他还会口琴、手风琴、五弦琴和木琴。佩里还是个字典迷,十分喜爱那些晦涩生僻的字眼,自从在堪萨斯州监狱和迪克同处一室以来,他就一直尝试提高迪克的语法水平,扩展他的词汇量……我相信当时卡波特的心态是柔软的、复杂的,这种柔软复杂,除了跟写作有关(他想得到这个囚犯的日记,想摸清这个杀人犯最原始、最真实的动机),还与自己无法克制的情感有关。

是的,关乎情感。卡波特从小就被不断遗弃。他的母亲是一个“少女妈妈”,十七岁生下他后,把他寄养到亚拉巴马州的亲戚家,直到九岁才把他接到纽约抚养。小时候,她曾带他到不同的新城镇,把他锁在旅馆房间,拉上门闩,告诉管理员不能让他出去,而她则去跟男人约会。卡波特的童年是残缺的、阴冷、黑暗的(也许每个天才作家都有一个黑暗童年)。而佩里呢?佩里的父亲在他小时候贩卖私酒,母亲酗酒,并跟水手私通。后来,母亲带他到了旧金山。她总是喝得醉醺醺,最后被酒呛死。因为离家出走和盗窃,佩里多次被关进教养院。由于晚上尿床,他常被一个女看守用粗大的黑皮带毒打,并且在他的生殖器上涂抹药膏……在佩里面前,卡波特看到了另外的一个自己。尽管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可是,相似的童年经历,让卡波特对佩里生出一种超出友谊之外的同情和爱怜。

卡波特想看佩里的日记,他想知道佩里内心的秘密。他是怎么打动佩里的呢?他说:“如果不了解你而写书,全世界都会把你看成一个怪物,直到永远——我不想那样。”他说话的方式很坦率,却很管用。佩里一方面渴望一个可以倾诉内心秘密的人,另一方面,他幻想着卡波特的书出版后,极有可能会挽救他的性命。在我看来,让卡波特像一名医生解剖尸体一样解剖自己的灵魂,不是件让佩里感到羞耻的事。

卡波特写完前三章后,被出版人怂恿,开了一个盛大的朗读会。朗读会很成功,人人都知道那个叫卡波特的作家正在写一本叫《冷血》的书,而且将是一本非同凡响的书。在写书期间,他没再联系佩里。佩里倒是托哈珀·李给他送过一封信,信里是那种亲人怀念亲人的情感。卡波特在犹豫,关于那晚惨绝人寰的杀人场景,佩里一直拒绝跟他讲述,而这一过程,无疑将是整部作品最震撼人心、最扣人心弦的一幕。最后卡波特如何打开佩里的心弦已无从考证,反正,卡波特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那么,佩里到底为何残杀四人呢?威利牧师曾经给佩里写信说:“为什么看到别人幸福或满足,你就会毫无道理地发怒?为什么你对人类的蔑视以及伤害他们的欲望越来越强?你厌恶他们,因为他们的道德、他们的幸福正是你挫败和愤怒的来源。这正是你内心可怕的敌人,有一天会像子弹一样具有毁灭性。”牧师一语成谶。其实,这也可以解释多年后那个叫马加爵的中国学生杀人的原因: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总是以暴力来毁灭他人与自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