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精神,是书院生命的灵魂(2)

当然,万松浦的精神是什么,刚才张炜、李锐等都说了许多。十年建院,不用说张炜也为此考虑了十年,也早已成竹在胸。这个精神是什么,如何才能独立,甚至对立,这是书院的生命灵魂,无疑张炜对此的思考要比对他那些作品的思考更用心,更缜密。张炜的每一部作品,都充满了独立的现代文人的气息,万松浦的独立精神,不用我们大家担心,也肯定是充满了独立的现代文人的忧虑与思考。

这里我想说的第二点是,书院的创造与承传。我觉得自古至今,书院大概都有两大任务,一是创造,二是承传。创造什么?这是书院的根本,独立精神不是一句空话,它要靠创造来体现,来建立。一切的文化与思想,其实都是独立的思考。只有独立的思考,才能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与思想。可这个创造,可能不是某一个人的思想,它必须是一群人、一代人的思想的碰撞与集中。当然,这一群人,首先是要有品性的人,有责任的人,爱思考的人,有学问的人。像我这一类,读书少,又不爱动脑筋,压根和创造没有关系,如果要硬说去创造,那如果不是垃圾,也是酸了的剩饭和剩菜。如果说到咱们在座的作家,应该说张炜和李锐属于创造型的、有思考的那一类,其余别的,我们几个都不行,只会和思想打哈哈,而不会和思想有一场认真、严肃的对话。

再说承传。承,是和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承接,是把思想向传播的转移。在这里,传,或说传播就尤为重要。没有传播,思想就是死的思想。或者说,思想也许是活的,却是被关在屋子里的思想。关在屋子里,那是要发霉的,腐烂的。只有让思想行走在、飘荡在阳光下、风雨中,思想才会强大起来,丰富起来,才会逐步地、一点一滴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对人们的言行发生提升和改变的作用。比较起来,创造可能是一少部分人的事,一小群人的事,甚至是几个人的事,但承传却是很多人的事,无数群体的事,甚至是整个社会的事。在传播这个环节,人数越多越好,方法越多越好,在老百姓中越普及越好。

比如各种平面媒体、电台、电视台、网络等这些现代的传播工具,都应该是万松浦书院传播自己精神与思想的手段,都应该是可借以利用的现成的传播资源。

除此之外,我以为更为重要的,是书院要有自己独立的、独到的传播系统。从某种意义来说,有自己独有的传播系统,比能够利用社会上的各种传播系统更重要。因为自己有了某种传播系统,传播就会水到渠成,就会一蹴而就,就会使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进入自己想要进入的那部分人的头脑中、生活中。比如说,《当代作家评论》和苏州大学合办的“当代作家讲坛”就是很成功的一个范例,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形式。这一点,林建法先生有丰富的经验,可以让他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万松浦书院也有一个讲坛,就叫“万松浦讲坛”,但这个讲坛不光是开设在万松浦书院这个地方,它更多的时候是开设在各大院校,开设在电视上和其他的媒体上,那就有可能使万松浦的思想由星星之火转化为燎原之势。尤其是各大院校的讲座,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成功地给大学生们开设一次讲座,其实胜过一本书、一本杂志在地摊上卖掉了一千册、一万册。因为大学生们不光是接受对象,他们还可能是最好、最理想的传播者。所以说,如果万松浦书院能在大专院校的文科中首先办起类似“当代作家讲坛”那样的“万松浦书院流动讲坛”或“万松浦讲坛”那样的活动,应该是相对容易的,效果也是较为明显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