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的乱象 1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当下文学批评的现状,我首先想到的是“乱象丛生”——我想大多数行当中人应该同意这种描述。扳着指头数一数,新文学肇始至今,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上,当然不乏争争吵吵,甚至相互攻讦。但是,若仅就乱象的流蔓之广和程度之深而言,当下的文学批评堪称空前。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直至90年代初,文学批评领域一度也被指责为“一片混乱”,但是,在我看来,那还不是真正的“乱”,那时候所谓的“一片混乱”更多地表现为,大门初开,大家蜂拥而上抢夺、圈占西方几百年来演练过的各种文学理论、批评方法,不及消化,生吞活剥,今天这个明天那个。但是,文学批评基本的价值尺度还在,也就是说,在最基本的价值认同层面,大多数文学批评中人还有共识。90年代以后就不同了。当贩卖西方理论那一套渐渐式微后,今天文学批评的乱象更多地表现为价值标准的混乱。共识消隐,歧见和纷争成为主角。随便拿出一部当下的文学作品,有人可以把它说得天花乱坠,毫不吝惜地使用诸如“划时代”、“里程碑”之类的溢美之词,有人却可以把它贬得一文不值,狗屁不是,恨不能连同作者一起踹到十八层地狱去。

在这里,我不想再对所谓的“红包批评”、“圈子批评”、“哥们义气批评”发表看法了。这种“批评”在当下固然客观存在,也确实流毒甚广,但这不是文学批评本身的问题,而是批评者的“职业道德”、学术操守问题。在我看来,“为人民币服务”的批评、“为面子服务”的批评固然可怕,但比这更可怕的是真诚地在混乱,甚至是错误的价值判断标准之下的批评。因为前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管嘴上怎么说、笔下怎么写,起码心里是明白的,后者则是“揣着糊涂装明白”,看似明白,其实糊涂。如果非要作个选择,我宁愿选择那个“假糊涂”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