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达政宗幼时患上天花而导致右眼失明,通称“独眼龙”。这条独眼龙大概是战国武将中最孤独的一位,明明具有夺取天下的力量,却生不逢时。比信长小三十三岁、比秀吉小三十岁、比家康小二十五岁,老家地理位置(山形县米泽市)又离京都太远,要不然他应该可以成为天下人。
或许正因如此,他行动经常出人意表,也喜欢奇装异服,所以姓氏“伊达”(date)在日语中也成为“标新立异”的代名词。而且他还是一位时常亲自下厨的美食家,七十岁因食道癌病逝,不知跟美食有没有关系。不过肯定跟烟草无关,他虽然每天抽烟,却似乎把烟草当药材看,只在早上起床时、中午和晚上就寝前抽,一天抽三次。晚年留下一首汉诗《醉余口号》:
马上少年过,世平白发多。
残驱天所赦,不乐是如何。
最后一句“不乐是如何”可以解释为积极的“应该及时行乐”和无可奈何的“不行乐又能怎样”,只是后人猜不出他的真意。
独眼龙打仗时也把味噌当做主要军粮之一,甚至在庆长六年(1601)迁移至仙台青叶城时,建造了大规模的味噌酿造仓库,加以量产。此外,岩出山的名产冻豆腐(另一称呼是“高野豆腐”,就是干燥豆腐)和纳豆,据说都是伊达政宗奖励生产的军粮。“岩出山纳豆”有数百年历史,现在仍维持往昔制法,用稻草包裹发酵。
仙台味噌是赤褐色、有光泽的三年味噌,咸味较重,俗称赤味噌;而武田信玄的信州味噌咸味较淡并带甜味,近黄色,俗称白味噌。相异之处是曲的用量,前者是曲分量比大豆少,后者则相反。
丰臣秀吉于文禄二年(1592)命浅野长政、伊达政宗等人侵略朝鲜时,由于是夏天,其他藩国带到朝鲜的味噌几乎全坏掉,只有政宗带过去的仙台味噌不但毫无变化,而且味道还很好,令仙台味噌备受瞩目,成为当时军用味噌代表。
江户时代伊达藩驻江户的藩士多达三千人,为了分发味噌给这些藩士及其家族,本来自仙台船运到江户,后来干脆在大井别宅酿造故乡味噌,在江户庶民之间也很有名,因而大井别宅又通称“味噌宅邸”。
如果味噌算是健康食品之一,海鞘则是伊达政宗的个人喜好。他甚至严令家臣“吃海鞘时也必须喝里面的液体”。据说吃料理海鞘时喝了这液体再去喝水,水会变成甘露。如果喝了液体再去喝酒,二级酒会变成特级酒。而据说以海鞘沙西米下酒时,所有酒都会变成特级酒。为什么连用“据说”呢?因为我没实际吃过或喝过。这是东北地方名产之一,而且鲜度极为重要,只有当地才能吃喝得到。关东地区是近几年才流通,又都是加工品,根本吃不到生鲜海鞘沙西米或喝到那个“甘露”。
回归正题,再来聊聊独眼龙的另一则小轶事。话说庆长十八年(1613)12月19日,政宗的五男宗纲在茂庭纲元的仙台宅邸举行戴冠仪式。茂庭在宗纲两岁起就负责养育宗纲,是“伊达三杰”之一,算是伊达家的内阁秘书长,大政宗两岁。
当天,父亲政宗也出席了。仪式平安无事结束,能乐谣曲也舞毕,接下来是酒宴。最后送上来的是“豆饭”(不知是什么豆类)、盐烤沙丁鱼、芋头汤。政宗回到城内后向“三杰”之一的伊达成实(政宗的左右手,小政宗一岁,两人从小一起长大)表示很失望,抱怨说:“菜肴太普通,完全缺乏喜筵气氛。”成实听后,自城内回家时绕到茂庭宅邸,转告藩主对今天喜筵的感想。
纲元一听,第二天马上腰佩长刀,入城责问独眼龙:“殿下,往昔我们在人取桥合战那时(伊达家的存亡之战,纲元的父亲在当时战死),我和殿下身在后方司令部,那时殿下说,希望可以早日天下太平,到时候很想吃豆饭、盐烤沙丁鱼和芋头汤,难道殿下忘了?昨晚正是我为了让殿下如愿,精心设计出的美食!”
政宗听后哑口无言,垂头丧气地自我反省。算算年代,人取桥合战那年,政宗十八岁,纲元二十岁;而戴冠仪式喜筵那时,政宗四十六岁,纲元四十八岁……换句话说,纲元始终记得政宗于二十八年前说过的话。
这的确是“精心设计的美食”,只是政宗当时已是著名的美食家,难怪会偷偷抱怨。顺便提一下,“伊达三杰”另一位是片仓景纲,算是伊达家的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