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工作研究”是指对实际工作中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见解和主张,为领导决策服务或参与应社会需要所引起的公开讨论。
“工作研究”的特点,一是论题的迫切性与普遍性,即论题大都来源于实际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题,同时又是其他地区或单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重大问题。二是见解的独到性和新颖性,即工作研究是要从对重要问题的具体分析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思想,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和工作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尽管这些见解还不一定十分成熟完善,但却发人深省、引人注目。三是分析研究的科学性和深刻性,即以充分、典型的事实作为研究的基础,坚持以长远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研究问题,寻求科学的对策。
“工作研究”与“工作通讯”不同。工作通讯是介绍贯彻党的某项政策,完成某项工作的成就和经验,要求报道工作的全过程(纵的),或互相联系的几个侧面(横的),材料翔实、细致、完整;而工作研究则是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原因,提出崭新的见解和对策。
“工作研究”也不同于“决策方案”。两者虽然都可以作为决策的依据,但工作研究不像决策方案那样,提出两个以上的方案,论证举优,供领导选择,它只是针对具体工作,经过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对策。
“工作研究”还不同于“调查报告”。二者的区别是:调查报告侧重于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有时也要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而工作研究则侧重于回答“为什么”、“怎么办”,它不是一般地提出建议,而是拿出精辟独到的见解与对象。
工作研究的内容结构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标题。公文的标题,是透视主旨的“窗口”。对于作为陈述、研究性文种的“工作研究”来讲,更应如此。它的标题,要直接揭示主旨,点明中心,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安全网络新模式》、《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考察与思考》等。有的工作研究,不仅有一个正标题,还像新闻写作那样,另有一个副标题。不论是何种形式,但都要以庄重、醒目、明白显露(主旨)为原则。
2.正文。“工作研究”的正文,通常应由三个层次来依次组成,那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要置于开篇之首。要用极其简明的文字,把某一问题的性质、意义揭示出来,起到“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作用,以达开宗明义,篇前撮要之功效。例如有一份《关于当前企业重负问题的研究与思考》的开头:“当前企业遇到许多非自身能解决的问题,普遍的是背着自身无法解脱的沉重包袱。重负之下,企业举步维艰。据对系统部分企业的了解,突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寥寥数语,即把问题摆在了阅者面前;又如《中国水资源的困境与对策》一文的开头,采用“设问”的手法,极其醒目地把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水资源对人类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中国水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从全球意义上来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加上许多水资源被污染及没有合理地利用资源,使得我国水资源缺乏现状更为严重。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
(2)“分析问题”——这是“工作研究”的主体内容。对开头提出的问题从因果、环境、比较、意义、危害等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在结构上通常采用“横式”,即将问题梳成辫子,归纳为几个问题并列地进行说明。如前述的第一个例文,就将企业重负的表现与原因归纳为四点:一是人员过多;二是社会负担过重;三是负债累累;四是企业承受职工医疗费的负担加重。前述的第2个例文,从“淡水是地球上一种有限的资源”、“中国人均水资源处于贫困线”、“水体污染使我国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的困境。
(3)“解决问题”——在提出、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办法。这方面的内容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若干并列的几个条条,也可以是一个集中独立的段落。如前述第一个例文,为解脱企业重负的问题,要求尽快出台与企业相关的各种社会保险制度,由于内容单一、办法集中,所以采用了一个独立的段落文字。前述第2个例文,对如何走出水资源的困境,采用并列的方法,从“农业节水是发展节水型经济的关键”、“城市节水和水体污染防治”以及“水价调整势在必行”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写好“工作研究”的要领包括以下三点。
1.选题要新,标题要活。
开展工作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或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识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我们必须选择那些具有新意的问题以及工作中新出现的问题,这样研究出来的成果对工作和生产势必带来新的开拓。“工作研究”的标题,应当区别于一般公文的标题样式,既要深刻独到,又要新颖活泼,例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就很有特色。
2.析因探源,以求良策。
“工作研究”在结构上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开头部分一般首先摆出矛盾,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具体、明确,不要以虚代实,以假当真,模糊不清;二是析因探源,这是工作研究的核心部分。研究,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问题析因探源、理清脉络、推导缘由、找出症结、明确认识,以便对症下药,引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是求得良策,这是工作研究的落脚点。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提出意见或措施,主张要鲜明、简洁,可信可行。
3.注重实际,讲究科学。
没有深入的调查,不占有充分的材料,研究就失去了坚实的基础;不钻研理论政策,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就难以顺利展开;不敢于打破旧框框,进行创造性的开拓,研究就结不出新鲜的果实。因此,在研究中必须注重实际,对问题要进行全面的、辩证的分析。同时,“工作研究”还要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要顾及左邻右舍,一个问题的解决,要看到它的长期效果,情况变化了,要考虑到应变的措施,不可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或一个药方常年使用,以防研究问题的片面性与教条化。
【例文10】
农民弃种拉响粮食安全警钟
这是一个奇怪现象:一边是农资价格飞涨,粮价却不怎么涨,农民种地赔钱,干脆不种。另一边却是食品价格已经上涨到了消费者吃饭都要精打细算的地步。
种田成高风险行业
行驶在湖南乡村的公路上,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这个时节,正是湖南各地早稻插秧季节。但是,村民周大伯家的稻田还在沉睡中,一片绿草覆盖着几亩水田,不远处,也可见零星的抛荒(指未继续耕种任土地荒芜)的耕地。
周大伯是长沙市岳麓区雨厂坪镇泉水湖村村民,此前在城里打工,这几天,他请假回家希望购置点化肥为种稻作准备。但在附近县城宁乡县的几家农资店转半天,他也没相中满意的化肥。
“主要是价格太贵,开春以来,种子、化肥等主要农资产品价格蹭蹭地往上涨。”周大伯说,去年这个时候,杂交早稻种子一斤才不到10元,而今年普遍涨到了15元左右,最贵的已经达到18元一斤。
“现在种粮不如买粮合算。”周大伯说,虽然农资价格一直在上涨,但粮食价格却在下跌。周大伯算了一笔细账:以2010年为例,种一亩水稻双季收成大约在650公斤左右,全年收入在1700元上下,除去种子、肥料、农药以及机耕、机收等费用,毛收入还不到800元。如果算上从犁地到播种、管理、收割的人工,基本剩不下多少钱。
而周大伯在工地做工一个月能够赚3000元钱,种田已经没有意义。在周大伯所在的泉水湖村,很多像周大伯这样在外打工的村民,他们的农田或半休耕或完全抛荒。
湖南常德市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当前常德市场早、晚稻杂交种子平均价格为每公斤30元左右,涨幅为10%左右;杂交晚稻种子涨幅较大,达到20%以上。而尿素、磷肥、复合肥上涨幅度均在15%以上,部分肥料涨幅为38%。此前,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去年同期平均上张20%以上。
抛荒成无奈选择
抛荒的现象不仅出现在湖南。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镇,早稻田抛荒现象也随处可见。黄金埠镇一位李姓农民介绍,当地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一些农民种稻只是为了自给自足,这位农民道出了自己的无奈:“辛辛苦苦种上一年地,碰上风调雨顺年景,也许能挣个二三百,一旦碰上气候异常,则要赔上几百元钱的种子、农药和化肥钱,很不合算。而让土地抛荒,一年还可以得到100多元政府给的良种等各类补贴。”
江西省宜黄县(农业县)统计局最近向媒体透露,该县26万多亩耕地中全年性抛荒的保守估计已高达到12%。另外还有大量农田是三季种两季,两季种一季。
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支农、惠农政策,但湖南一位自称在长沙开服装店的宁乡籍小伙子坦言,农资连年上张,不仅“吃”掉了国家给予农民的这些政策,还使农民种粮陷入“比较效益低”的怪圈,农民种地基本无利可图,农民种地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记者在山西江西一些地方走访时发现,即使种下了庄稼,一些农民也对地里的庄稼没有那么上心,不闻不问,像是退回到“靠天吃饭”的年代。山西洪洞大槐树镇农民张家顺直言:“很多农民现在种田不施肥、也不打药了,田里长多少是多少,反正够自己吃就行。”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将此喻为“种懒田”的现象,他这几年在很多地方调研都发现这种情况,“我们国家小农经济本来是精耕细作,现在种懒田的多,粮食产量也会大打折扣。”
有媒体曾经引述国土资源部的调查称,我国每年撂荒耕有近3000万亩。农资上涨是导致抛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抛荒现象让一直在基层工作的刘放生感到不安,他认为目前抛荒现象对粮食安全虽无大的影响,但长远看,会有严重影响,将严重危及到国家的农业安全。
“这种危机不是突发性的,而是渐进性的。现在最大问题是全国上下,只重眼前,不重长远,被某种产品或某个时间的价格搞得惊慌失措,疲于应付。正是这种疲于应付中,一步一步地走向危机。”刘放生说。(据《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