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6)

在给儿子们的电报中,埃莉诺?罗斯福强调说他们的父亲一生尽忠职守,他也希望他的儿子们能将这一点继承下去。她秉承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她离开萨尔格雷夫俱乐部时就小心翼翼,不想中断会议进程或惊扰任何人。她崇尚礼节和得体,也相信儿子们会理解她。在冲绳岛外海域上,美国海军后备队中尉约翰?罗斯福正站立在航空母舰“黄蜂”号的指挥台前查看,此时他接到了来自驱逐舰乌尔沃特?L?穆尔的语音消息,内容来自海军后备队中尉指挥官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在敌方水域,要辨别说话人的身份是不可能的,但也无此必要,毕竟有着格罗顿学校和哈佛大学口音的人并不常见。“你这是要回家了吗,老兄?”从驱逐舰发出询问。“没有。”“黄蜂”号上一个男人答道,“你呢?”年轻的小罗斯福说:“不,让我们先把这里清理干净再说吧。再见,老兄——语毕。”约翰?罗斯福回道:“再见——挂断。”

听闻罗斯福逝世,美国人个个疑虑重重,又颇感震惊,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恐惧。罗斯福总统带领了他们这么长时间,现在谁又会接手?《纽约时报》记者卡贝尔?菲利普斯回忆说,当大家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时,白宫记者团都惊呆了:“天哪!杜鲁门将成为新总统!”但在当时,外界无所谓也根本不可能想到杜鲁门会成为新总统。罗斯福去世的消息犹如一团黑影笼罩在美国的土地上。埃莉诺后来承认,只有到那时,她才意识到罗斯福与美国人是多么心心相通。安妮?奥黑尔?麦考密克曾在《纽约时报》中写道:“他一生鞠躬尽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尊重,上任12年,就连其他国家的人们也尊称他为‘总统’,就好比他是世界人民的总统。他从不奴颜婢膝、巴结讨好,也从不目中无人、自命不凡。他遇事从容、泰然自若,不屑于阿谀奉承或抨击报复任何人。他的去世令这些伟大品质都显露无遗。”

一些人的反应出乎意料。罗伯特?A?塔夫脱震惊得声音颤抖:“他是当之无愧的战斗英雄,他全心全意为美国人民服务,死而后已。”《纽约时报》发表的讣告社论饱含悲伤与沉痛:“当一个强大无情的野蛮文明扬言要接管西方世界时,幸得富兰克林?罗斯福掌管白宫。百年过后,人们依然会为此跪在上帝面前感恩戴德。”自亚伯拉罕?林肯于1865年去世后,纽约爱乐乐团第一次取消了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奏会。在伦敦,丘吉尔步入他在唐宁街10号的书房内,获知了此消息。他说他“仿佛感到重重的一拳打在自己的身上,犹如五雷轰顶”。白金汉宫的《宫廷公报》发表讣告,此前从未有一位外国国家元首而又非皇室成员的讣闻被登载。莫斯科的国旗镶上黑边,降半旗致哀。《泰晤士报》记者报告称,英国人奔走相告“我们失去了一位挚友”。

在华盛顿,迪安?艾奇逊从行政办公大楼的窗户往下看,密密麻麻的人群聚集在白宫前。“没有什么可看的,”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 “我肯定他们也并不奢望能看到什么东西,只是静静站在那里,惘然若失。” 在柏林,苏联的炮弹纷纷投落到元首的居所外面,戈培尔依旧喋喋不休地说:“我的元首!祝贺你!罗斯福已命赴黄泉!星宿显示,4月后半月我们将苦尽甘来。今天是4月13日星期五,这正是我们的转折点!”希特勒听后也颇为所动。另外一边,东京广播电台却让人深感意外,它引用首相铃木贯太郎海军大将的话:“我必须承认,罗斯福确实领导有方,为美国赢得了当前的有利形势。考虑到这一点,我很理解他的辞世对美国人民的沉痛打击,为此,我深表同情。”随后,一名播音员补充道:“为纪念这位逝去的伟人,现在我们特别播放几分钟的音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