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20)

罗斯福之所以如此投入,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都是外交文件,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苏联这一星期以来表里不一的行为感到困扰。(不到两小时前,他还致电丘吉尔说:“我们必须坚定。”)如果说罗斯福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在反思两个月前在克里米亚举行的雅尔塔会议,这绝对不是毫无根据的。他去参加雅尔塔会议是因为他的顾问们告诉他这有必要。麦克阿瑟将军、阿尔伯特?魏德迈将军和三军的参谋长们一致认同要求苏联对日作战,并认为就算不惜一切代价,也是值得的。在此时,知道曼哈顿计划的人,都认为它不值一提。原子弹投入使用的6个月前,人们并不知道它会彻底改变战争和地缘政治的性质。罗斯福总统的参谋长、海军上将莱希就写道:“原子弹永远都爆炸不了,我是作为爆破专家说这话的。”

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和丘吉尔从斯大林那儿得到的好处比他们预想的要多。过去,他们以为这位苏联的独裁者是一个在谈判中不易退让的强硬派。他总是坐在那里,面无表情,说的又是大家都听不懂的斯拉夫语(他的英语词汇量仅限于“那又怎样”、“这是你说的”、“厕所在那儿”、“这到底是在搞什么”)。但就目前的处境来讲,他本可以心满意足、冷眼旁观。近三年来,苏联都是三国中最弱的一方,虽然央求英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却又给不出什么交换条件。现在,它们却得反过来求它。尽管如此,斯大林毕竟还是老于世故的。他秘密同意加入抗日联盟,但条件是苏联能够得到在中国东北的一些特权(特别是西伯利亚大铁路东段的一半利益)、千岛群岛、库页岛的一半(日本北部的另外一个岛屿)、朝鲜的占领区、大国在联合国的否决权等。还有另外一项秘密协议,其中包括同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取得联合国的席位,这在美国国内引起不小的争议。此外,英美两国还同意承认外蒙古独立。

波兰的边界也需要重新界定,原属德国的部分地区划入波兰的领土范围。斯大林和盟国共同保证,包括波兰在内的所有东欧国家都有权利通过自由选举选出本国领导人和政府。很久之后,人们都还责怪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过于幼稚,对这样一个与民主国家不共戴天的敌人,当时怎么能够相信他的保证呢?实际上,他们已经别无选择了。当时英美正与日本作战,但苏联没有。苏联红军不管有没有承诺,都可以自由行事。当时,斯大林正沉浸在欧洲的胜利中,满心欢喜。其实,雅尔塔会议的最大受益者似乎是蒋介石,斯大林与蒋介石签订了一项协议,承认他是整个中国的统治者,并答应说服以毛泽东为首的部分中国人同意与蒋介石合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