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要可控可承受(1)

在应对风险时,我采取的衡量标准是:风险是否可控可承受,能否进行有效的切割和规避,把损失降到最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建立“防火墙”,而不是一遇到风险就“火烧连营”。

2008 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家投行把欧洲一家水泥巨头的资料翻译成中文放到我的办公桌上,希望我们能去收购它。当时只需要出20 亿美元,我们就能成为这家企业的控股股东。我将几本厚厚的资料抱回家,研究了一个晚上。一开始我很兴奋,如果成功收购,中国建材集团就能够一步成为大型跨国公司。但后来有一个问题让我冷静了下来:风险。这家企业在全球有400 家子公司, 以我们当时的管控能力实在难以驾驭,硬吃下去,只会拖垮整个公司。快天亮的时候,我终于做出决定:放弃这项收购。

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这样的艰难抉择我们经常会遇到,其艰难之处就在于,能否对项目的风险点以及如何规避和应对风险做出精准的判断。一些企业正是由于对风险判断不足或处理不当而轰然倒塌。所以企业领导人不能只想着“鸡生蛋、蛋生鸡”式的发展,还应想清楚怎样防范风险,以及发生风险后该怎样处置。

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讲,风险是客观的。但丁的《神曲》序言里有一句话: “我们看那犁地的农民,死神一直在跟着他。”其实企业也是这样,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死神也一直尾随其后。企业的每一个决策、每一场博弈都会有风险, 风险会紧跟企业的脚步,零风险的情况从来都不存在。正因为风险无处不在, 所以西方经济学里讲的多是如何管理风险,而不是预防风险。西方管理学家认为,企业的风险与利润是把“双刃剑”,把利润当作平抑风险的边际效益。

因此,海外招股说明书中的很大篇幅是用来披露风险的。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的风险都说不清,或者干脆说“我的企业没有风险”,那没人敢买你的股票;对风险的认识越深刻,披露的风险越全面,越可能得到成熟投资者的信任。

在应对风险时,我采取的衡量标准是:风险是否可控可承受,能否进行有效的切割和规避,把损失降到最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建立“防火墙”,而不是一遇到风险就“火烧连营”。风险发生了,不能逃避,不能掩盖,要正视并投注力量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绝不能投入更多资源盲目补救,否则只会越陷越深,损失越来越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