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的练习曲(1)

很多人并不觉得饲养一只宠物的经验有什么大不了,但我却坚信,照顾一个生命的经验,无论大小,对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信的话,回想小学二三年级自然课时,养蚕宝宝的经验吧!

每年只要季节到了,学校附近的书局文具店,就会突然兼卖起蚕宝宝来。买蚕宝宝的第一步,就是要决定买多大的蚕宝宝,依照脱皮次数不同,价钱也不一样。

将蚕宝宝带回家后,每天开始写下生长记录,眼看着它们不断进食,一天一天长大、脱皮、结茧、成蛹、羽化……有的小朋友爱不释手(网络上曾有家长说,家中宝宝误以为是虾味仙,抓起来就往嘴里放,这算是“爱不释口”吧?),也有的怕得惊声尖叫。当然不能忘了那些拖着疲倦步伐下班的家长,如果孩子疏于照顾,可能一进门就会看到蚕宝宝的尸体,而必须想尽办法“善后”;如果孩子勤于照顾,让蚕宝宝食量倍增,又得四处张罗桑叶,可以说是疲于奔命。

原先观察生命成长的乐趣,突然变成家庭争执的来源,这过程中虽然有欢乐、期待、惊奇,却也充满了恐惧、恶心、失望,甚至弃养的悲伤。这样的故事在每个有稚龄孩子的家庭,几乎年年都在重演,但你记不记得这个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蚕宝宝当然是死掉了。

只要有饲养蚕宝宝经验的人都知道,一旦到了终龄幼虫,也就是到了眼看着它们一只一只死去的时候。

蚕是怎么死的,情况各有不同。有些饿死,有些因为忘了把鞋盒打洞闷死,也有的是因为饲养者懒得把桑叶擦干,结果腹泻而死,更别提那些半夜被蟑螂咬掉头、身首异处,或是遭到成群的蚂蚁攻击,早上起来只看到半条肿胀发黑尸体的情形了。

就算不分日夜照顾得非常好,终于成茧、蜕化成蛾,然后呢?不吃不喝的蛾,过不了几天也将要寿终正寝。 

即使雌雄蛾交配成功,产了许多的卵,而且卵也成功孵化,生出了许多肉眼几乎看不见的蚕蚁,已经失去兴趣的孩子把责任交给父母,父母说:“快点把这些恶心的东西拿去学校交给老师吧!是他要你们养的,叫老师负责!”

推来推去的结果,最后常常在春末看到公园的垃圾桶出现一大盒刚出生的蚕宝宝,或是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去社区公园里,随便找了一棵树“放生”,这跟把淡水鱼放到大海里的宗教团体放生事件没什么两样!

但并不是找到桑树,就能保证让蚕宝宝活下去,否则我们经过桑树底下,不就能够时常看到野生的蚕了吗?不管老师、家长或是孩子,每个人都心知肚明,无论多么小心,这些蚕宝宝只有死路一条。

养蚕的那年春天终究会过去,却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

不管当初决定养蚕的原因是什么,每个小学生养蚕的结果,最后都是死亡,却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奇怪,因为我们都不是为了要杀蚕而养蚕的。

读书导航